江阴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墓?名字和故事

烈士故事

刘烈士,原名刘建,出生于罗浮市徐东乡李石。他勇敢直爽,暴躁有委屈。他的父亲刘,母亲张,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七口。他们生活贫困,觉得生活艰难。

在他13岁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贫穷,他辍学了。后来,他和他的叔叔(国民党军队成员刘的副官)一起在军队里当勤务兵。三年的部队生活,他看到国民党政治腐败,人心涣散,觉得这样下去没有前途。他离开部队回家耕田,清闲磨豆卖竹。后来,他在谢紫耀手下的徐天村当民兵。由于谢在村设置关卡收税,课以重税,他对重税十分不满,对商人深表同情,就把没有课过税的商人放走了。后来,谢紫耀发现了,解雇了他,于是他私自带了一个驳船外壳,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的烈火已经烧到了大新,大新苏维埃政府已经成立。* *村的、刘、参加革命,跟随刘、刘爱环到大新苏区参加革命工作。文川加入革命队伍后,勇敢积极,经常在大兴安岭、石门、夏商社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后来被提拔为驳船队排长。

1927期间,谢紫耀在徐天村设卡收税,向群众勒索钱财,这已经让他对文章不满了。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义愤填膺,愤愤不平。于是,一天拂晓,他亲自持枪来到家,当场打死了、谢和谢。后来,他去萝岗夏兰抓大新的连大姑“挂参”,解决了当时革命活动中的经济困难问题。

1928年,率红军、红卫兵攻打岩石原地主赖干谷的新房,罗浮宜兴。那年冬天,他攻打灵峰丹朱楼的民兵。缴获子弹后,带领红卫兵攻打罗浮桥云荡。他带领红军三四次进攻卢浮宫。他经常对士兵们说:“不要害怕战斗。俗话说,耕田怕屎,当兵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不怕砍头。如果我们为革命而死,那将是光荣的。”因此屡立战功,被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常常骑着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着骡子跟着同行。

自从文川同志参加革命以来,兴宁的反动领导人就怕他,恨他。比如陈耀谷两次率军到石村,扬言要放火烧房子,带走邻居。结果,人们卖掉了文川老房子里的三种庄稼,赎回了被抓的八个人。文川的家人已经逃走了,所有的家具和其他东西都不见了,只剩下两间腐烂的房子。

9月26日,1929,大新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与3000多名红卫兵会师,从左、中、右三个方向进攻萝岗。连长刘带领红卫兵从左翼莲子村出发,但当时陈耀谷的部队在萝岗犟社上与敌人会师,到达莲子村,阻止我左翼部队前进。由于敌人武器众多且精良,我方只有火药炮和土炮,我军打不赢就下令撤退。在前进时,刘同志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上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以掩护红卫兵撤退,阻止敌人的追击。结果他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壮烈牺牲,当时年仅22岁。

许多年过去了,家乡人民对曾烈士仍然念念不忘,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扬州籍的工运先驱。清明节前后,记者有幸与从上海、宝鸡等地返乡的人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

刚刚退休的曾美云是曾的养子曾的长女。曾美云回忆说,在“二七”大罢工中牺牲了很多战士,当地人民对烈士后代,特别是她的家人非常关心。她的生母去世后,她的父亲曾是一名火车司机,经常出差,邻居们主动把她和她的哥哥接回来住。

这一次,曾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都说,他们死去的父亲是个不可多得的老顽固,一辈子都不会让他们沾爷爷曾的光。1957期间,曾离开武汉到陕西宝鸡机务段工作,湖北省总工会、郑州铁路局等领导前往慰问。当时,林祥谦的两个孙子得到了照顾,被安排到江安机器厂工作。考虑到曾有三个失业的孩子,该组织还希望帮助解决曾家庭的实际困难。谁知曾什么也没提,只是告诉前来探望的人,他家没有困难。大女儿曾美云下班回来听说这件事,劝父亲不要固执。谁知,刚一开口,曾就瞪眼:不是让孩子照顾家里的事情,骗她说慰问金已经离开宝鸡了。事实上,那些人还在宾馆里等着曾回心转意。

1983,曾牺牲60周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铁道部工会派人到曾家中慰问。看到他家几个人还住在不足20平方米、即将拆迁的老房子里,他们立即指示宝鸡机务段工会尽快改善烈士后代的住房条件。听说单位要分房,曾悄悄把未婚小儿子和女儿的户口迁到了各自单位的集体户口上,户口本上只留了自己和妻子(后来结婚了)的名字,最后得到了一套34平米的小房子。当时,许多邻居都说曾是个傻瓜,但曾不同意。

曾对子女非常严格,从不允许他们冒充烈士后代。对此,小女儿曾感受最深。曾,17岁,毕业于宝鸡铁路中学。按照规定,烈士后代可以申请不去,她可以留在宝鸡。学校老师了解到曾家的生活经历后,主动找到曾,说曾符合照顾条件。但曾坚持要放女儿走,说曾爷爷连牺牲都不怕,我们不能丢祖宗的脸。他亲自把小女儿送到艰苦的岐山县,鼓励她在农村好好表现,争取第一批进城。1993年,七十多岁的曾向机务段退休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要像父亲曾那样,在晚年为党和人民做贡献,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余热。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脑溢血瘫痪在床,于1997去世。

受父亲的影响,曾的几个孩子都过着坚强的生活。大女儿曾美云从宝鸡纺织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第十二棉纺厂。靠着自己的努力,她成了厂里有名的业务领导,退休前是厂里的劳动部门负责人。大儿子曾,是一家物业公司老实的瓦工。几年前,他的丈夫和妻子都下岗了。至今,他和两个未婚的儿子住在父亲留下的34平米的公房里。他们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默默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最小的儿子曾郭跃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不太方便。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宝鸡机务段做维修工,兢兢业业。最小的女儿曾,现年48岁。她是宝鸡供电局的一线职工。丈夫下岗,家庭开支全靠收入。她儿子患有先天性癫痫,每月药费几百元。她婆婆有糖尿病,需要有人伺候。别人都为她担心,但她一点也不悲观。她说再苦,也不如曾爷爷的日子苦。单位经常进行上岗等考试,她也从未落下过。记者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