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教育的三大误区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增加一些艺术细胞,这让艺术教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艺术教育的起点似乎已经从幼儿园开始了。以下是我分享的关于儿童艺术教育的三个误区,仅供大家参考!

儿童艺术教育的误区1:艺术教育相当于大杂烩。很多家长根本不懂什么是艺术教育。对他们来说,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更多课堂之外的东西。除了幼儿园正常的美术教学,家长还为孩子报各种课外兴趣班。什么?国画?、?小提琴?、?心算?、?滑冰?诸如此类,目的就是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多面手,完全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让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起点,到头来却成了孩子又一个沉重的负担。

原因:概念混乱,消磨兴趣,盲目跟风。

专家提醒:北京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李进选表示,儿童艺术教育的类别具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这是家长绝对不能替孩子做决定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和大人完全不同,替孩子做选择无异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目的。同时,学前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辅助内容,比如把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提炼出来,用艺术的形式包装起来,却忽视了儿童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和艺术本身的特点。

儿童艺术教育误区二:艺术教育已经成为技能训练了吗?手术?不重?陶?是现在美术教育最普遍的问题。虽然很多家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把玩得好不好、画得喜不喜欢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绩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很多家长认为美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美术可以为各种考试增加筹码,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态。

原因: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专家提醒:李进选告诉记者,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忽视技巧和技能的训练,但也不能过分强调技巧和技能,因为归根结底,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孩子们合唱时,一味追求唱得整齐响亮,但脸上的表情却很僵硬。这是因为孩子在唱歌的时候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只是作为一个机械化的模特在表演,所以自然感觉不到美感,脸上当然也不会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快乐。另外,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舞蹈不能被音乐代替。现在很多艺术幼儿园去掉了专门的舞蹈课,只保留了音乐课,这也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儿童艺术教育误区三: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给孩子乐趣,而不是让孩子过早达到专业水平。一些家长和幼儿教师想当然地认为教孩子的水平越高越好,以此用一套专业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绩,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和纯专业培训的区别。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当然可以更快的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并不符合幼儿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初衷。

原因:模糊的理解和鼓励。

专家提醒:李进选说,如果艺术过于枯燥和专业,就会人为地破坏孩子的天性。比如我在走访一些幼儿园时发现,在钢琴课上,老师要求孩子们反复练习手和指法,简单的几个音节就让他们练了几十遍。这种艺术教育确实很专业,但是这么枯燥的训练方式怎么能让孩子感兴趣呢?把这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运用到儿童艺术教育中,功利明显,忽视了艺术本身的审美趣味和情感体验的培养,把技能和情感割裂开来。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不能太枯燥,也不能太专业。

关于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误区,学前教育领域从指导思想到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中的音乐艺术教育日臻完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幼儿艺术教育应运而生,如各种类型的幼儿艺术班、表演班、书法班、舞蹈班等。

这些以儿童艺术活动为核心的教育形式,无疑为我国学前教育中薄弱的艺术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也培养了儿童的艺术天赋。

但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具体表现在:艺术教育在学习和训练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新颖性、差异性和创造性。现实中,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存在着不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教学、急功近利等诸多现象。比如,教育者忽视儿童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普遍目的,忽视艺术教育所承担的特殊任务;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孩子艺术天赋的培养,为孩子创造条件,但只注重孩子艺术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教育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已经进入了只培养青年画家、青年演奏家、青年舞蹈家的误区,而忽视了对幼儿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新奇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以下是对我国儿童艺术教育中存在的现象和应对策略的分析:

浅析误解现象:

艺术教育

在教育家黄全愈的《美国的素质教育》一书中,我看到这样一件事:在中国幼儿园的美术课上,外教史密斯小姐让她的孩子画一幅画,名叫?节日快乐?的照片。这幅画很快就完成了。史密斯小姐被她所看到的震惊了。孩子们的画都画了一棵和教室墙上一模一样的圣诞树。这是学校特意为她挂上的,以示友好。她拿了一张不透明的纸盖住墙上的圣诞树,继续让孩子们画画。但是这些绘画小天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从何说起。

孩子只是纯粹的模仿,没有样本是写不出来的。孩子只是被动地按照书本和老师的想法去做,导致作品没有创意,没有个性,只有* * *。

总的来说,我们的孩子在寻求同性方面更保守,而西方的孩子更独立,更有批判性,更主观,更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责任不在孩子,而在教育者,他们从小就跟着父母和老师的脚步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的模仿,这是教育者落后的教育观念、简单枯燥的教育方法以及部分老师和家长不良心理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中国孩子创造力的削弱和想象力的枯萎。黄全愈的儿子黄匡在6岁时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中国画竹子。就连精通中国国画的外国教授也认为这是大师的杰作。这些现象都说明我国儿童的绘画思维已经被成人的观念所占据。大人利用孩子良好的模仿特性,有意无意地教给他们一种思维模式,这恰恰成了抑制孩子创造力的魔咒。这种沿袭了几十年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脑海。这种观念造成了?教孩子套路,先画哪里再画哪里?监禁的教育模式。很多发达国家的教育早就摒弃了这种灌输式的落后观念和模式,他们善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去创造心中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孩子在一幅画完成后会问他们的老师。好吃吗?但是中国的孩子问:?形似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艺术创作可持续发展的致命伤。

音乐和舞蹈教育

中澳儿童艺术教育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实践长期以来重视音乐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了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培养。比如音乐教育中,只有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没有调动孩子情感生活的积累,让他们积极快乐地体验音乐舞蹈艺术。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就会走进机械学习的窄巷,与儿童美术教育培养儿童对美的敏感性、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目标背道而驰。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诸多模式中,奥尔夫教学法和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是让孩子通过节奏创造自己的音乐。这种教学方法不要求学生完全模仿一首歌或一支舞,而是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创造性活动,形成新的东西。达尔克罗斯教学法是一种旨在发展儿童音乐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在身体律动课上,学生把身体当成一种?乐器?学生通过走、跑、跳,创造出自己与所听到的音乐相对应的动作,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然而,在我国的儿童音乐舞蹈教育中,我们过于注重音乐舞蹈的艺术使命和追求。成品?老师因为灌输,看不到孩子在音乐舞蹈活动中的创造潜力。我们总是刻意追求一句话、一个动作的标准,单纯重视表演技巧和艺术活动的结果。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只关注孩子应该锻炼什么技能,而没有意识到应该培养什么能力、态度和情绪。导致孩子不主动,老师很难主导音乐舞蹈活动,导致幼儿园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只需要唱歌跳舞,孩子的音乐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2.走出误区及相应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

二战后,以创造力为基础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盛行。在美国,阿恩海姆将格式塔心理学引入幼儿艺术教育。他指出:?艺术是增加感知最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敏锐的感知,任何领域的创造性思维都将是不可能的。?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创造力对儿童的重要性,然后才能找到儿童艺术教育的方向。

(二)改善社会环境

儿童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然而,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出现了许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不同类型的儿童艺术班、表演班、书法班和舞蹈班。这些学校运营者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只能加强技能的培训来实现培训?小天才?目的。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把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始终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真正以儿童为中心,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道德准则,让大家都来关注儿童的艺术教育和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大纲的内容,而且要落实大纲的内容,充分利用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师要时刻注意对最新教育思想的认识,从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贯彻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回归儿童艺术教育的本义:每个儿童在其艺术天性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的审美功能。?

学前教育管理者应为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教学实践,接受各种评价,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通过不断的论证、评价、反思,得到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学会提问、观察、分析、评价,从而改变沿袭传统教学方法的习惯,形成善于理解、善于合作、互助共进的教研氛围。

另外,老师要有角色转换意识,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前面是孩子,后面是老师?教学模式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促进家庭合作

家园合作是走出儿童艺术教育误区的重要途径。信任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艺术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幼师,要多和家长沟通,用各种方法让家长了解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另外,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家长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

作为幼儿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好自己参加的每一项活动,并应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遇到困惑的问题,要积极咨询相关专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