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的教子有什么方法?

颜之推(公元531——约595)生于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北齐文学家,家住建康(今南京市),出身于士族官僚家庭,传世周官、左春秋。他继承家业早,65,438+02岁的时候就听了老庄的知识。因为“空谈不是他喜欢的,他还研究过《李》和《列传》,他的生活是“好喝酒,马虎不得。“他博览群书,言语中饱含情感,深得梁向东国王赏识。19岁时,被任命为国家的常仆。之后去了北齐,二十年后厌倦了做黄门的官和侍郎。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灭,他被招为钦差上士。公元581年,北周被隋朝所灭,隋文帝在位时被称为学士,不久去世。据他自述,“赐命于三,备苦而苦。”感叹“三是灭亡了的人”。传世作品有《颜氏家训》、《冤仇》等。《颜氏家训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导后代,维护自己家族的传统和地位而编写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材。这是他一生立士大夫、理家、处事、求学经历的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后人把这本书称为“家庭教育的规范”。

(一)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颜之推宣扬“三性论”,他把人性分为三类,即智者、愚者和中庸者。他说:“智而不教,愚而不教无用,中庸之人不知不教。”他认为,受过知性教育的人不需要教育,因为知性是一种天赋的才能,他们不是学会认识自己,也不是学会自学。其次,教傻子也没用,就算教了也没用,因为“傻”是改不了的。颜之推强调中庸之人必须受教育,因为没有教育,他就没有知识,就会陷入无知的状态。教育的作用在于教育温和的人,使他们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的,颜之推指出:“古代读书人也是人,他们做事是为了造福世界;今天的学者就是他们自己,他们修身养性以求进步。”道之“道”自然是儒家之道,即儒家所倡导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修养的内容;“修身养性求进步”的思想,源于孔子“修身养性以安人”的思想。只有善于“为己所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有效地造福世界(治国平天下)。颜之推从这一教育目的出发,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腐朽没落的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的是平庸无能、知识浅薄、缺乏实际做事能力的人。他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儒家教育,培养的不是难以应付天下事务的空谈家,也不是无用的博士,而是对国家有实际作用的各方面的执政人才。包括:朝廷大臣、文史大臣、军臣、幕臣、使团大臣、造物大臣。从政治家到各种专业人士,都要培养。这些人才应该专攻一项工作,具有“应付天下任务”的能力,是对国家实用有用的人才。颜之推的观点突破了传统儒家培养较为抽象的君子和圣人的教育目标,把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关于教育内容

为了培养实用人才,颜之推提倡“实学”的教育内容。他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双馨”。所谓“德”,就是恢复儒家传统的道德教育,加强孝、仁的教育。所谓“艺”,是指恢复儒家经典教育和“百家之书”,以及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当然,“艺”的教育主要还是以五经为主。他认为学习五经主要是学习存在于世间的道理。“夫圣贤之书,教人至诚孝顺,谨小慎微,扬名立万。”但读书不应局限于五经,还应广泛阅读,读“百家之言”。此外,他还重视学习“杂艺”。他认为,在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学习“杂艺”可以使人们在战乱和“无人庇护”的情况下“自资”,保全个人的生存和士绅的政治经济地位。颜之推提倡的“杂艺”相当广泛,主要包括文章、书法、弹琴、游戏、绘画、算术、占卜、医学、射击、抛壶等。这些技能在生活中有实际意义,也有个人保健和娱乐的价值。但这些“杂艺”可以既光明又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颜之推强调士大夫子弟要“知庄稼之苦”,学习一些农业生产的知识,这与孔子轻视农业生产的态度是不同的。

(三)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

1.虚心务实:颜之推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反对骄横自大的学风。

2.博采众长:颜之推指出:“不读天下书,不可骄也。”

他认为,只有尽可能扩大获取知识的范围,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更接近客观真理。他主张不仅要广泛阅读,而且要接触世界事务,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所谓“学而优则仕。”

3.勤奋,珍惜时间:颜之推强调学习要刻苦勤奋。他列举了历史上许多感人的事例,说明即使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只要勤奋,也能达到熟练和精通。同时,他认为人应该终生学习,珍惜时间。年轻人要“早学”,青少年不要“错失良机”。如果他们“错过了壮年,那晚应该还在学习,不应该放弃”。他说,早年学“如旭日东升之光”,前途一片光明;而“一个老秀才”,虽然像“夜行烛光”,但比“闭眼不见”强多了。

4.取长补短:颜之推很欣赏《尚书》中“有问则富”和《薛稷》中“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说法,主张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他认为只有提出问题,寻求建议,交流思想,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知识,避免错误。

(四)关于家庭教育

1.主张尽早教学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尽早进行,胎教要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进行。孩子出生后,要和懂孝、仁、礼的人“导Xi之”。再久一点,当他“知道人的颜色和情绪”的时候,要给“教”加上意义,引导他做他该做的,不要让他做他不该做的。有了这种教育,9岁以后,你就可以“变得不那么自然,习惯了。”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个原因:首先,儿童早期的学习是有效和有益的。他说:“生命是年轻的,精神是有专利的。等你长大了,就要想着逃跑,一定要趁早教,不要错过机会。”他根据儿童时期和成年时期不同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受外界干扰少,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能保持较长的记忆力。而成年人,思想复杂,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第二,人在年轻的时候,心理比较单纯,各种观念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很大。颜之推认为,在这个时期,孩子好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或者不好的教育和环境影响,都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长大后很难改变。

2.提倡严格教育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从严开始,严与善相结合,不能因为孩子小就一味的纵容和纵容。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严肃有尊严,要有一定的威信。他说:“父母若端庄善良,子女必怯懦孝顺。”他认为,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能将爱与教育结合起来,效果会很好。相反,如果两者关系处理不当,“爱而不教”会让孩子任性放纵,必将铸成大错。

3.注意环境习惯和染色

颜之推继承了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关于“择友要慎重”的教育思想,非常重视把孩子放在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中。他认为,家庭教育要注意选择邻居和朋友,因为孩子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定型。但是,小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总是在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中,周围人的行为给了孩子“烟渍”和“褪色”。所以,邻居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甚至可能大于父母。这就是“交友谨慎”的道理。子曰:“无友不易择友。圣贤难求,但比我优秀的人很有价值。”你应该钦佩和崇拜他,和他交朋友,向他学习。

4.重视家庭语言教育

他认为语言学习应该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语言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一件事,一件事,不查,不敢随便叫。学习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规范,不是方言,是通用语。

5.注重道德教育

颜之推继承了孔孟以孝、仁、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是“德艺双馨”,以德育为基础。他指出,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之服务。由于道德与艺术的密切关系,通过阅读记录前人道德榜样的书籍来进行道德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颜之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是以孝道等伦理教育为基础,以树立仁义信仰为主要任务,以践行仁义为最终目的。他教导他的孩子,为了实践仁义道德的原则,他们应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认为决心尤为重要。士大夫子弟只有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才能经得起任何磨难,持之以恒,成就大事。他说:“有志气的人可以磨砺自己的技能成为素食者。”他以践行尧舜政治思想、继承世代家业、注重气节修养、不以依附权贵为人生目标的志向教育子女。

颜之推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当时的现实,也特别重视做人的教育。他对做人的强调,一开始是“厚”(“薄”的反义词)。他认为“自古文人困于轻薄”,历史上很多文人都败于轻薄。他认为,要吸取这一惨痛的教训,就必须培养忠君、孝顺、谦让、礼让这些“重”的道德品质。其次,他主张“知足者少”。“不知其贫”的亲情如果任其发展,即使是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富甲天下,贵为帝王”的伟人,也会自取其败,何况普通百姓。第三,“无话可说”和“无所事事”。颜之推欣赏“无话多言多败;事不多,麻烦多”的题字,即“天道”,原来如此。所以“论政治得失”“献书献词”都是多语性质的。同样的,你也不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如果这不是你的工作,你就不必去想或去做。至于主持正义,有不正义。”游骑兵不是绅士该做的。“可见颜之推传授的做人之道,是他四朝经验的总结。在政治腐败、国事多变的封建专制社会,明哲保身,在乱世中避免“杀身之祸”,不失为一种人生哲学。但在今天看来,这种生活方式是不足为训的,它反映了闭关锁国、利己主义的消极思想和情绪,也与先秦儒家入世的积极态度相去甚远。【编辑本段】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南北朝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传世的一部力作。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哲学思想,写了一本书《颜氏家训》,以警示后人。《颜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一部杰作,被誉为“家庭教育的规范”。这本书***20。颜之推(531 ~ 591之后)。颜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与东晋渡河,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艺自立江陵,任散骑侍郎。成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被推西进,被俘。为了回到江南,他乘黄河上涨之机,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在经历了顶梁柱的危险后,他先逃到了北齐。但南朝陈代梁,其南归的愿望落空,即留在北齐,官至黄门侍郎。齐死于577年,入周。隋朝后,在隋朝做官。《家训》成书于隋朝灭陈(589)之后。

颜之推出身于士族,深受儒家礼仪影响,信佛。但他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勤奋好学,反应灵敏,所以在南北胡汉政权下都得到了宠信。“亡国三民”在他六十余年的人生中,足迹遍布江南、河北、关中,又死于南北统一后的隋炀帝在位,所以阅历之丰富,是南朝或北朝那些囿于一隅的世家子弟所无法比拟的。书中虽然透露了一些迂腐的观点,但也包含了许多对南北朝社会、政治、文化的细致观察和精辟评论。书中记载的许多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比如南北士绅风尚的异同,对文学的治学方法,甚至语言杂术进行比较,以求得其得失。谈梁朝子弟的脆弱,谈治下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谈江南华侨姓氏的薄弱领域等等。,都与南北朝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书证》和《引辞》两部书反映了颜之推的学术成就。该书注释,有王启立《颜氏家训集》和周发高《颜氏家训注》。这本书有邓嗣禹的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