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活动区的作业材料一定要注意各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

把作业材料放在数学活动区很重要。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介,是帮助儿童系统建构数学知识并诱导其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应用于操作动作的物质支柱,使外在的物质动作逐渐演变为内在的概念动作。提供材料不仅是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作业材料要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比如小班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善于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感弱。他们对移动工具和使用工具感兴趣。但在大班里,他们的学习目标得到了增强,能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小班和大班的认知特点不一样,同样的材料效果完全不一样。一个大班老师一次用印章和体育锻炼的作文,效果很好。一个小班老师模仿这种形式,在小班号形成活动中,提供给小朋友在两只鸟后面印一只鸟的印章,是3只鸟,2加1就是3。当孩子们把印章印在纸上的时候,一只鸟立刻从后面飞了过来,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在脸上和手上印了又印。老师很生气,认为孩子是故意淘气。其实是老师对这个班孩子的学习特点研究不足,材料不当。在中大班的数学活动区,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否则孩子不感兴趣。所以需要将学习任务融入到材料中,比如增加一些工作表等材料。孩子会对按照工作表的要求操作,与实物配合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他们不仅可以得到相关知识的实践,还可以培养任务感,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自信心。所以在投放素材的时候要注意孩子各个阶段的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