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的早教素养
明代学者沈有一次收到朋友送的一盒礼物,里面有一封信。信中说:“我真诚地希望你能接受琵琶。”他打开盒子,看到是一盒新鲜的枇杷。沈忍不住笑了,回信给朋友说:“里恩,托琵琶之福,望之:听之无声,食之可口。”朋友看了信,很惭愧,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枇杷非此琵琶,只因识字不多。”琵琶若能开花结果,满城箫管皆开。“枇杷和琵琶有不同的含义,的朋友和沈开了一个玩笑。从前有一个花花公子,从小就很懒,不好好学习。他经常读白字写错别字,闹了不少笑话。有一天,他的妻子病了,想吃枇杷。他派了一个仆人去买。仆人是哑巴,就写了一张纸条,打手势让仆人去水果摊买点吃的。哑巴不识字,所以他走到水果摊前,把纸条递了上去。卖水果的第一眼就笑了,指了指对面的琴行,叫他去那里买。哑巴进了琴行,店主一看就乐了,在纸条上又写了一句:“这东西没有三公斤重,卖不出去。”哑巴拿着纸条回来了,公子哥见他空手而归,也生气了。哑巴把纸条递过来,公子哥更生气了:“怎么卖不出去?胡说八道!他的妻子看了看纸条,突然大笑起来。原来公子哥把枇杷写成了琵琶。她拿起笔写了一首诗:枇杷不是这琵琶,只怨自己识字不多。琵琶若能开花结果,满城箫管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