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哪些大学中国学生占多数?

一个单亲妈妈,她是如何让自己的13个孩子都成为医生,在她100岁的时候,希拉里和纽约市长亲自去给她庆生的?

一个博士的父亲是如何让自己的六个孩子,五个成为留美博士,1成为硕士的?连鲁豫自己都说:“我要生孩子,就让他帮我生。”。

他们是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教育的真谛吧!

01

单亲妈妈培养了13名医生。

她是个大家闺秀,为了养家糊口放下了本来的价值去当佣人。

62岁时,她为了获得移民资格,刻苦学习英语,终于通过了移民考试;

她一生养育了13个孩子,都拿到了博士学位。

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被两任总统(克林顿、布什)称赞,称她为“伟大的母亲”。

她是个单亲妈妈,养了13个孩子,活到了106岁。

她就是王淑贞,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母亲。她很伟大,因为她生了13个孩子,培养了13个医生。她普通是因为她默默无闻,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自己的事业。

40岁丧偶,13孩子,13医生。

王淑贞出生于1897,江苏省南通县人。小时候家境殷实,上了女子中学,喜欢诗词音乐,从小就有信仰,学佛。

19岁时,她嫁给了当地富商李佳,过着照顾丈夫、教育孩子的生活。当时,人们相信多生孩子,给李家生了八个女儿和五个儿子。这家人过着神仙羡慕的生活。然后她丈夫被杀了。

从此,李家失去了支柱,整个家族开始走下坡路。失去丈夫的王淑贞并不气馁。她不仅要养活所有13的孩子,还要让他们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此,她甚至帮助人们谋生。为了养活这13的孩子吃喝、上学,王淑贞也想尽办法,从一个“大家闺秀”、“全职太太”,变成了一个“仆人”、“仆人”。

在富人家里带孩子、洗衣做饭、辅导音乐,只要一双手能挣钱,她就没日没夜地工作。

因为住在郊区,孩子在城里上学,每天来回要走几十里路。不管有多难,王淑贞从不抱怨。他动情又理智地对孩子们说:“你们将来要有能力,要有出息。”

王淑贞对她的孩子很严格,近乎苛刻。

我的儿子李昌钰从警察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督察,他的工资很高。但是,她对儿子说:“你还要继续学习。硕士不够,还得读博士。”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可能成为优秀拔尖的人才,不仅是成长,更是成长。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李氏家族诞生了13个博士,这绝对是全世界的奇迹!

女儿李晓峰(左)、王淑贞(中)和儿子李昌钰(右)

孩子从事各种行业:研究员、商人、设计师、工程师、艺术家、广告人、证券工作者、IT精英等等。它们是:

在她培养的13名博士中,有3人获得“全美十大杰出青年”。就连克林顿总统和布什总统也在母亲节写信称赞她,称她为“伟大的母亲”。

龙芯经只有15字。

王淑贞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成功,但她教子的书只有15字。这也充分印证了老祖宗的教训:大道至简。

她经常告诉孩子,“对别人好一点,专心做事,少说多做。”

虽然只有15字,却包含了人生的四个方面。可以说是字义丰富,言简意赅。

1,对别人好。做人要善良,广植福田,搞好关系。这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人可以无才,但不能无德。

2.专心做事。我们应该真诚和尊重。要专心做自己的事,首先要对自己做的事有一份诚意,真心实意的去做,不要去想做这件事的回报。

3.少说话。要内向,要有自制力,但也要避免口舌之争。话多的人,一方面容易不自觉地得罪别人,也给自己埋下祸根;另一方面,说得多做得少自然会让人轻浮肤浅。

4.多做事。人要努力,用行动把理想和想法变成现实。做事不仅是我们提前梦想的一种方式,也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渠道。

这15个字,包含了我们祖先教育后代的必经之路。值得每一个家长,每一个人学习。

一颗中国心。

尽管王淑贞随家人移居美国,但她心中仍有一颗中国心。平时在家,她和孩子交流,坚持用江淮官话如皋话。一方面在异国他乡听到一口乡音缓解思乡之情,一方面提醒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在她100岁生日的时候,克林顿总统、夫人希拉里、纽约市长都去祝贺老人“生日快乐”!能有这么高标准的待遇,她得到的崇敬可想而知!

王淑贞和纽约市长

生日会上,孩子们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说:“我要回去给中国的孩子们建一所学校。”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她对祖国深深的爱和思乡之情。

2003年3月6日,王淑贞在美国纽约州去世,享年106岁。生于光绪,长于民国,与* * * *成和,卒于公元21世纪。

这个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老人,生下了13个孩子,培养了13个医生。她“与人为善,专心做事,少说多做”的教育道理,值得当代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学习。

和儿子李长觉合影。

02

医生的父亲培养了

5美国留学博士,1硕士。

蔡笑笑(左)和鲁豫(右)

有一个父亲,他有六个孩子。他抚养每个孩子,让他走上精英之路:

1.大儿子毕业于杭州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后赴美留学,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36岁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还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的论文评审工作。2008年获得世界统计学“诺贝尔奖”——“Copps总统奖”;

2.二儿子14岁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后来被送到美国留学。25岁时,他获得了罗切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曾是华尔街的基金经理,在美国最大的公司、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高盛担任副总裁。现在纽约经营自己的公司;

3.三儿子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他在中国经营一个行业;

4.四儿子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在上海办私立医院;

5.五儿子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现在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6.小女儿14岁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18岁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次年转学哈佛大学,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三年后,因为在学术研究上的突出成就,他被哈佛大学聘为助理教授,三十多岁成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父亲的名字叫蔡笑笑。他是医生,但他说我的职业是我父亲。印名片的话,正面肯定会印:蔡小小夜——头衔:父亲。

蔡小小写过一本书,叫《我的事业是我的父亲》。该书上市后,受到读者追捧,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反复印刷,售出654.38+0.7万册。

书中讲述了一位父亲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还有他写给孩子的一封信,感人至深。书上没有说教,全是家长的论调。遇到任何问题,他总是坦然面对,没有抱怨,没有抛弃,没有放弃。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教孩子成才没有什么秘诀,但确实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和学问。总结30年来的经验和体会,就是五个要点,四个注意,三个关键词。

蔡小小的全家福。

五个要点

1.家庭教育必须是爱的教育;

2.家庭教育一定是快乐的教育;

3.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

4.先教孩子做人;

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四个音符

1.注意适合自己的路径;

2.父母双方必须全力配合;

3.父母要为孩子抓住每一把钥匙;

4.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三个关键词

1.早教,2。决心,3。自学。

一个秘密:如果你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当别的家长把三岁以下的幼儿期当成懵懂无知的阶段,让孩子宝贵的智力发展白白逝去的时候,我们认为听话的可以教,尽早开始早教。

当别的家长把五岁的孩子托付给不懂教育的人或者进了不正规的学前班,让孩子染上很多坏习惯的时候,我们却在盘算着如何让孩子早点读书...

蔡笑笑的妻子(左)、蔡笑笑的小女儿、蔡天喜(中)和蔡笑笑的女儿(右)

当其他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满足于在各种比赛中获得的获奖证书时,我们就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孩子争取逃课或者上少年班的时间。

当别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很优秀的时候,就想尽办法到处宣传,向孩子提前献花,白白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而我们却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保持安静和冷静,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

当别的家长为孩子上大学是最后的胜利而感到满足和欣慰的时候,我们在鼓励孩子说,上大学才是学习的真正开始;

以上方法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因为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气质也不一样。

其实任何一个家长的教育经历的核心关键词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责任。

蔡小婉

正是这种责任感,使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

教育孩子不是洗碗扫地。你多做,我就少做。如果你都做了,我就不用做了。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各司其职,谁也不可或缺。

03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博士的父亲蔡小小给了自己一个定位:我的事业就是我的父亲。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职业和头衔,但父亲这个职业永远不会变。

他也把父亲的职责做到了极致:面对孩子的一切问题,他不急不躁,不抛弃不放弃,站在生命的角度陪伴孩子成长,用爱培养孩子。

尽早开始早教,培养孩子早读的习惯,不给他们压力,但还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低调学习,鼓励他们上大学才是真正的学习开始...

作为单亲妈妈,王淑贞的妈妈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带着孩子往前冲;让孩子永远在学习的路上,不仅是成人,更是人才;

就算孩子出名了,她还是教他们低调;虽然身在国外,但我心系祖国,不忘自己的根。

她所有的行为都在给孩子树立榜样,就是以身作则。她的一生充分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样的爸爸妈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虽然教育成功的方法有千万种,但我们必须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做生活的教育。从生活的角度去做教育,我们会深入研究教育,了解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因为孩子是空瓶,是白纸,是父母给的,是父母画的。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是复印机。这个孩子把他父母的所有缺点都复制到了他的生活中。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今天真的想培养孩子,就要和他们一起成长。在成长的路上,人生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祝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优秀的父母,培养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