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宝总是喜欢被抱?宝宝的需求应该完全满足吗?
其实不仅是婴儿,成年人也是通过五感获得安全感,而被拥抱是通过接触来满足我们的触觉神经,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被爱的人拥抱,那一瞬间一定是极度满足和稳定的,觉得这个世界是幸福和安全的。
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对一切都充满未知的婴儿?
宝宝出生前,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多舒服啊,被温暖的羊水包围着,随时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呆在妈妈怀里宠着自己。但是离开母亲的身体后,一切都变了,皮肤接触到了冷空气。一直在我耳边的妈妈的心跳突然消失了,世界变得安静而复杂。
婴儿是通过五官来感受世界的,但他们的五官发展远不如成人。未知带来的恐惧让人没有安全感,就像世界上没有鬼一样,只是因为人“未知”就让人害怕鬼,婴儿也是如此。但是婴儿不知道的事情肯定比大人多,从母体出来后的不适应自然让婴儿自然需要更多的安全感。
在一岁之前,婴儿正在高速发育,在不同的月份,他们的五官也进展到不同的阶段。
视力:几天前出生的婴儿只能看到18 cm到38 cm以外的东西,视野只有45度;直到三个月左右,能看清3到4米外的东西,开始调整焦距;
味觉:其实在胎儿出生之前,味觉已经发育完全;1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分辨香味、甜味、柠檬汁、奎宁等不同的味道。当甜味的液体放进宝宝嘴里时,他们表现出轻松愉快的表情,满意地吮吸,但对咸的、酸的或苦的液体则表现出拒绝的反应,如皱鼻子、撅嘴、呼吸不规则等。4-5个月的宝宝对食物的微小变化已经非常敏感。6个月到1岁,宝宝的味觉发育在这个阶段最为敏感。
听觉: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儿的听觉就已经初步发育,可以对妈妈肚子外的声音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出生一周后,宝宝的听力开始逐渐形成,对周围的声音非常敏感。大人说话,宝宝会不自觉地寻找声音的来源。
嗅觉:胎儿的鼻子早在怀孕第二个月就开始发育,到第七个月,他的鼻孔就可以和外界交流了。胎儿的嗅觉在出生时可以派上用场。新生儿在吃奶的时候就能闻到母亲的气味,以后只要一靠近母亲就能分辨出来,所以新生儿识别母亲时不用睁眼,仅凭气味就能敏感分辨。
触觉:触觉是人体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婴儿从出生起就需要持续的触觉刺激。通过爸爸妈妈的拥抱和抚摸,让宝宝得到满足和安慰,感受到爱和安全感。
婴儿之所以喜欢拥抱,是因为被妈妈温暖的身体包围着,轻轻抚摸。所以当他们放下宝宝的时候,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离开了最熟悉的温暖怀抱,同时从其他地方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才会哭。
是否应该完全满足被抱婴儿的需求?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人,我的看法是,满足宝宝安全感的需求是必须的,但不一定要通过抱。
一般来说,是满足宝宝需求的舒适安全的环境和场景,可分为清醒和睡眠两个阶段。
清醒阶段。
注重高质量的陪伴,与宝宝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纽带。
首先,观察和了解宝宝的个人作息时间,并“读懂”宝宝的需求。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饿了、累了、困了的信号,总结不同时间的需求,不要让宝宝觉得“哎呀,我哭了这么久,你不知道我想干什么”。宝宝哭闹的时候,家长可能都会围过来“出谋划策”。有的说宝宝饿了,有的说宝宝在拉。总之各有各的想法。这种情况下,不妨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见“满足”宝宝,另一个人在旁边录一段视频。这样经过多次观察,加上“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周左右就能总结出宝宝的作息规律。
我也建议新手爸妈可以做一个“宝宝作息记录表”,把每次喂奶、换片、睡觉等工作都记录在上面,慢慢摸索规律。
我的两个宝宝都在月子中心坐月子,月子中心的医疗团队轮班工作。婴儿车旁边会有宝宝作息记录,详细记录宝宝的照顾细节,包括时间、事项、经手人等,让家长对宝宝的作息一目了然。在家坐月子的妈妈也可以参考同样的做法。
有人说小月龄婴儿不是“按需喂养”?这个记录即使按需供给也同样有效。按需喂养是因为宝宝的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体内的“生物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系统。不过,尽管如此,宝宝也是人,在发育上也会慢慢长大,倾向于规律作息。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记录宝宝的喂养和休息情况是很有用的。
适当的游戏陪伴。
婴儿虽然睡了很久,但还是会醒的。这时,父母可以通过游戏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刺激和发展。
推荐以下早教游戏,适合小月龄宝宝。
抬头看你的肚子(大运动发展)
做触觉练习(大运动发展和触觉刺激)
看黑白卡片(视觉刺激)
听铃声,让宝宝追声(听觉刺激)
用不同的材料触摸宝宝的小手(触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