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神经生物学家谈早期育儿对孩子大脑的影响:你不能太小心。
说到早期育儿,我真的很惭愧。由于早年工作繁忙,认知不足,在儿子3岁前很少关心他的饮食起居。甚至每隔半年,我都会送他回老家照顾他父母一段时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婴儿期是人类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生活中很多育儿细节都在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好在家里的老人一直在尽心尽力的呵护孩子的成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母亲角色的缺失。但是儿子性格内向,不自信,跟我早期错误的育儿方式有关系。最近看了美国神经生物学家Liz Elliot博士写的《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颇有感触。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收获。希望能启发你的早期教养。
很多人对“胎教”这个词很熟悉,但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伪科学。一个跨着肚子的孩子,在封闭的环境里,智商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如何感知外界?更别说教育了。
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毕竟在孩子出生之前,很多父母对“亲子”这个概念并不熟悉。我曾经是成千上万怀疑者中的一员。
但是《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论证告诉我们,胎教是有用的。
从怀孕第三个月开始,孩子听到的所有声音都会对大脑中听觉系统的构建产生影响。怀孕7个月后,胎儿已经产生了真正的听觉。出生前,孩子的听觉系统发育已经基本完善。
大量研究表明,新生儿知道如何分辨母亲的声音,甚至可以分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故事。舒缓的摇篮曲可以安抚哭泣和紧张的新生儿。在胎儿时期经常听到的音乐可以使婴儿更加敏感。
更有意思的是,低频声音比高频声音更容易穿透子宫,让宝宝听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爸爸抱着妈妈的肚子和宝宝说话比妈妈更有用。
倾听是智力成长最重要的感受,也是情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胎教刺激孩子的听觉发育,会对孩子的后天智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982年,以色列一项研究证实,母亲的情绪会影响胎儿。研究人员给孕妇戴上耳机听各种音乐,同时在超声波下监测胎儿活动。结果发现,当母亲听到她喜欢的音乐时,胎儿的反应非常活跃。当母亲对一段音乐没有感觉时,胎儿的反应会相对平淡。妈妈戴耳机,胎儿听不到音乐。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影响婴儿的是母亲的情绪。
后来的研究表明,情绪刺激可以促进下丘脑调节激素的分泌。有些母体应激会使母体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儿茶酚胺等激素,这些激素可直接穿过胎盘,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和身体健康。即使孕妈妈处于轻微的压力下,胎心率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活动也会明显更加活跃。
所以我们常说的听音乐进行胎教,其实对母亲平和舒适的心情影响更大。
很多孕妈妈会选择剖腹产。原因是医疗技术大大增加了剖腹产的安全系数。相反,顺产不仅让产妇经历剧烈的疼痛,还会让孩子经历产道挤压、缺氧、劳损等一系列情况。反而让宝妈们觉得不安全。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正常的、足月的分娩刺激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更有利。
分娩时的子宫收缩,甚至产前的假收缩刺激,都可以促进胎儿突触连接的细化和髓鞘的形成。到正式分娩时,婴儿体内高水平的儿茶酚胺会更有力地刺激神经系统。
另外,生产时的麻药会对胎儿的神经产生影响。虽然这些影响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新生儿测试发现,在警觉性和移动性方面仍然存在差异。
刚出生的宝宝很虚弱,很多新手爸妈抱着宝宝的时候都觉得很紧张,生怕伤到宝宝。有的育儿书还说,不要老是抱着孩子,还是抱着孩子睡觉吧。一个是养成孩子自然入睡的习惯。其次,经常摇晃孩子很容易损伤不成熟的大脑。
但是《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宝宝都喜欢被摇晃,这样可以刺激宝宝前庭系统的发育。新生儿在温柔的摇晃中会变得更听话,这比单纯的安抚行为更有效。6-8个月的宝宝甚至会出现自我刺激的现象,如摇摆、跳跃、摇头晃脑、晃动身体等。
移动也包括触摸新生儿。抚摸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着难以想象的好处。事实上,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母亲舔舐或抚摸幼崽会有利于幼崽的应激系统发育。
一个研究机构对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8分钟的短暂按摩后,立即测试了记忆力和感官辨别能力。结果发现,这组接受按摩的婴儿比那些只玩玩具的婴儿对视听和新事物更敏感。
当然,抚摸的好处远远不止于婴儿期。它还可以辅助治疗许多儿童疾病,如哮喘、自闭症、皮肤病、关节炎、饮食失调等。每天被父母抚摸的孩子,焦虑和压力也会大大减轻,情绪会越来越稳定,注意力会越来越集中。
从孕中期到出生后两年,神经元的突触大量生长,并进一步髓鞘化,这使得婴儿的大脑对营养物质的种类和质量有着非常高的需求。比如碘、铁、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对婴儿的大脑和认知发育造成永久性损伤。
在大脑中,保证大脑信息畅通的髓鞘由80%的脂质和20%的蛋白质组成。这一特点使得家长们在孩子2岁前尽量保证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否则将永久减缓大脑发育的进度。为此,所有儿科医生都不建议孕妈妈和哺乳期妈妈节食。
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母乳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好处,包括对大脑发育的好处。无论是2岁前的智力发育测试,还是入学前的智力测试,母乳喂养的孩子都比配方奶喂养的孩子表现更好。即使在学龄儿童的学校考试中,母乳喂养的儿童整体表现也会更好。
在保证营养的同时,也要避免有害食物对宝宝的伤害。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常见的有害物质。这里我特别强调添加剂对宝宝的影响。
随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甚至认为这些添加剂都在安全范围内。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减少宝宝对添加剂的摄入。因为添加剂在宝宝体内的沉淀会更明显,对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更大。举一个书中简单的例子,一个13 kg的孩子,吃一碗方便面,谷氨酸的浓度比一个70 kg的成年人高很多。这个案子给了我很大的警醒。我以前有“吃少点也无所谓”的心态。现在想想,有些伤害就隐藏在不被感知,不被足够认知的东西里。
早教的概念已经很普及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因为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而觉得早教没用。
谈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从大脑发育的历程说起。
6岁之前,是宝宝大脑神经发育最快的时期。新生婴儿的大脑只有成人大脑重量的25%。随着突触的爆炸式增加,婴儿的大脑在1岁时会达到成人大脑重量的50%,2岁时达到75%,3岁时达到80-90%。
大脑发育的过程伴随着儿童视觉、听觉、语言、运动等的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孩子4岁之前,所有智力发展的关键期都已经开始,也就是说所有脑区都进入了定型期。
在大脑定型时期,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经历对大脑发育影响很大。那些频繁受到外界环境刺激、高度活跃的大脑突触会被保留下来。不太活跃的突触,因为没有受到足够的刺激,会逐渐退化和衰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维逐渐优化,最终形成一条永久的感知和行为的特定路径。
了解了这个层面,我们就知道早教重要不重要了。当然有关系。在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如果缺乏外界的积极干预,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最终智力水平。
我们说早教,并不是指引导家长把孩子送到昂贵的早教中心。早教中心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一周只去上一次课,并不能明显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真正的早期教育还是来自家庭教育。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是否会出现行为问题,与父母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敏感度有很大关系。
父母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动(分享食物,玩耍,严厉的批评等。)会刺激孩子大脑边缘系统的特定突触。父母有某种情绪反应和社会互动,孩子会模仿。这也会激活并固化孩子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回路。
为什么我们成年后经常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和父母惊人的相似?有人说这是基因作用,但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环境影响的作用更大。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早期教育呢?结合书中内容,我给出以下建议:
(2)能以合作的态度与3岁以后的孩子交流,引导孩子反思。
(3)尽早开始亲子阅读。讲故事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经历等线索帮助孩子加强记忆能力。另一方面,故事传达情感。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也在记忆储存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人们更容易记住情绪反应强烈的事情。这类似于一些专家提出的“五感记忆法”的原理。
(4)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乐器或者声乐训练。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多给孩子听歌曲,尤其是古典音乐。
研究表明,有音乐天赋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时空整合能力。比如他擅长数学,象棋,工科。音乐可以激活与时空整合和推理相关的大脑功能区。你可能听说过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使大脑变得更聪明。这是基于研究的。与大学生相比,孩子的大脑对音乐“锻炼”更敏感。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他的音乐被认为更接近大脑皮层时空活动的原始模式。
看了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对为什么西方一些国家把产假延长到1年甚至3年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对提高全民素质意义重大。有些发达国家还会在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送一个产妇护理的礼包。会有一些书给妈妈和宝宝看。我觉得《大脑开发的黄金五年》这本书作为新手妈妈的礼包,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