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扫盲和早期教育

清华老校长建议,儿童识字应从甲骨文开始金文。

我有一个朋友,事业有成,中年有个儿子,我很珍惜。儿子才一岁多,把相应的汉字贴在家里的门窗上,希望文字能潜移默化地进入爱子幼小的心灵。我在她家做客的时候,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认为这是拔苗助长。不过当时我也没有太反对。只是后来偶尔听说另一个朋友的女儿脑萎缩,我才紧张起来。十年前,这个两岁的小女孩能认识上百个汉字。虽然不能断定脑萎缩与十几年前过早识字有直接关系,但足以引起警惕。经过一番考虑,我建议朋友把门窗上的汉字摘下来,用“实物图片-甲骨文铭文-现代汉字”的方法来开导儿子。在一般人眼里,甲骨文是老先生老学者研究的学问。看来,把甲骨文的青铜器铭文加到“实物图——现代汉字”的启蒙上,并没有帮助幼苗成长,只是单纯地帮助了飞翔。众所周知,汉字很难学。孩子们很难读懂它们。认甲骨文不会更惨吗?说实话,我以前一直这么想。说起来丢人,因为文革,我小学六年级后就再也没认真上过中学。1978我考上大学后,学的是工科,对甲骨文的青铜器铭文一直不太了解。直到几年前,当我为了弄清文明的时间单位的含义而接触到甲骨文的青铜器铭文时,我才被她的魅力所震撼。在试图建立“年”这一时间单位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时,我“偶然”发现,甲骨文中的“年”字本身就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集中表现。甲骨文的铭文“年,从粮到民,如人推粮,预示丰收”。它形象而准确地表达了农业生产中春播秋收的投入产出循环。甲骨文中的“年”不仅是代表时间单位的抽象符号,也是人与自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关系的生动表达。由此我认识到,汉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汉字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哲学,一篇文章。它们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理解生命的方式。比如甲骨卜辞对青铜器铭文的刻画,如牛、马、船、壶等,引人入胜。从这些美丽的象形文字中,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汉字有书法,为什么中国近代以前的文明如此灿烂,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统一的趋势...汉字之所以有书法,在于汉字的美感。那为什么拼音缺乏美感呢?美到底是什么?人们花了多少笔墨来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答案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在数万年前原始人的岩画中,美感毫不逊色。有哪些元素支撑着原著的魅力?最重要的不是稀有或遥远,而是自然。日出月落,山川河流,任何一个孩子不用教都知道是美好的。自然的美不仅在于它是最合理的,还在于欣赏它的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大地、日月、草木相连。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自己。人和万物一样,是自然之子。一个孩子不用教也能知道大自然的美,因为他其实不是用脑袋理解美,而是用血肉之躯体验美。美的本质在于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和欣赏。作为象形文字,金文上的甲骨文不仅履行着其象征功能,还悄悄地传递着它们所要表达的对象的直接信息——自然界的多样性。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今天使用的汉字与甲骨文的铭文有直接关系。所以,汉字的书法美来源于自然本身的美。

汉字比外国人的拼音文字携带更多的信息。汉字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幅图画。一张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往往难以用千言万语表达。

从学习规律来看,学习认汉字的过程从来都是反过来的。只有记住汉字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她的自然属性。我记得小时候学过阅读。只有几个汉字与实物有关。比如老师说“马”表达的是一匹有四条腿,拖着尾巴的马。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甲骨文和金文。“马”字的规则是,先有实物马,后有甲骨文字的象形马,最后才有今天印出来的马。“马”这个词的过程本来是符合人的认知过程的:直接感知——记忆表征——抽象思维。但是学习识别汉字的过程还是从实物到符号。为什么不在“实物图-现代汉字”的两阶段教学过程中加入甲骨文铭文这一环节,从而成为“实物图-甲骨文铭文-现代汉字”的三阶段学习计划?孩子辨认与实物有密切象形关系的甲骨文,几乎和辨认实物图片本身一样容易(如本文所附图表中的牛、马、船、壶的图片)。这些甲骨文可以在实物图片和汉字之间架起一座天赐的桥梁。面对实物图片,儿童的模仿涂鸦甚至可能与甲骨文的青铜器铭文相似。三阶段识字方案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又使识字过程充满乐趣。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孩子们纯洁幼小的心灵中,培养出汉字之美,自然之和谐,民族之骄傲,文明之自豪。中国印?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为在信息时代拓展中华民族的文化版图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语中有数百个汉字在指称、象形、意义和声音方面都与实物密切相关。如果通过“实物图-甲骨文字-现代汉字”的程序获得中国儿童最早认识的汉字,他们的识字过程会变得快乐吗?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会有所改善吗?全民族的素质会提高吗?在地球生物圈急剧恶化、文明冲突咄咄逼人的威胁下,三段式识字法不就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百年大计吗?为什么一个学龄前儿童的扫盲计划变成了百年工程?这是因为“实物图-甲骨文字-现代汉字”的三段式程序,是“实物图-现代汉字-甲骨文字”的模式所无法弥补的。和我一样,我是先认识汉字,再接触甲骨文的铭文。我充其量只是在脑海里理解了一些汉字的美,但不可能把它们的美融进我的血液里。一个汉字的第一反应是它的意思,而不是它的美。识字阶段错过了甲骨文的金文这一环节,这辈子恐怕只能有懂汉字的美感,很难有直接的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甚至我们的孩子都被耽误了。在向朋友推荐三段式识字法时,我对她说:“可惜我儿子小的时候,对甲骨文的青铜器铭文一无所知。生命是不可逆的,通过甲骨文的铭文来识别汉字的过程也是不可逆的。希望你抓住机会,好好培养你的儿子。”她回答:“你没教过你儿子,还能教你孙子!”一个人的识字计划,必然会影响他一生的修养。一代又一代的死记硬背过程会对一个民族的素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动机是想给家里有学龄前儿童的朋友推荐一本关于儿童识字的书《甲骨文儿童识字与绘画》。王润成著2011北京文理出版社。我当时就想,要是能给她儿子一本适合孩子的《实物图-甲骨文字-现代汉字》三段式识字书就太好了。现在这个想法实现了,中国的孩子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