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其实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孩子很有秩序,尤其是进入敏感期之后。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给予良好的引导,就很容易培养出一个有礼貌有条理,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好宝宝。
2岁左右的孩子对家居用品的朝向,做事的顺序,大人的各种动作都很感兴趣。甚至当他们对动作着迷的时候,有时候大人也会立刻跟着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宝宝良好秩序的机会,可惜很多大人会有各种理由拒绝这样的练习)。
首先要仔细观察和体验孩子的秩序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任何问题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是从懵懂中成长起来的,他无法完全理解大人所建立的对象和社会关系。所有的规则和使用方法以及社交礼仪都需要我们教给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情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有一次出门,我催丁丁“穿上鞋”放好,他却跑了。我喊着不理我。他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说:丁丁,鞋子在这里。不用找了。他咕哝着“凳子凳子”。哦,原来他要坐在凳子上才能穿鞋。我忘了!他认为:穿鞋前必须坐在凳子上。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第一次帮宝宝做事,顺序被宝宝记住了,以后他一定会去做。他穿完鞋,我说,你先走吧,我妈就把手机脱了,马上出来了。我发现他站在门口等我,指着我的鞋说:“妈妈穿鞋”!可能妈妈不穿鞋,他就走不到他的下一步:出门。
比如洗手的时候,他有自己的程序。有一次我觉得他的手很干净,就用水洗了一下,说:“好吧!”他摇头说“不用不用”,我说“已经很干净了,冲一下就行,不用肥皂。”他还是摇头,一定要用肥皂洗,快要哭了。(我马上改变了想法,有时候给肥皂不给容易混淆宝宝的思维,反而不利于孩子思路清晰。)于是我耐心的重复了洗手的步骤,用肥皂洗了。结果他开心的跑去玩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他现在坚持自己冲奶粉,然后坐在沙发上等我冲。有一次,他放声大哭,却不肯坐在沙发上。我仔细想了想,观察出了什么问题。我看不出来,所以我一直问丁丁。他苦着脸指着盖子。原来是奶粉的盖子,歪了一半盖着(我本来以为奶粉不够,他走了省事我就盖好了),不符合他的工作程序,打乱了他的秩序。生活中,细心的妈妈一定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
也可以尝试观察宝宝。每个宝宝对事物肯定都有自己的秩序感(但这种秩序感不一定符合大人的想法。丁丁,我从小就特别注意培养他对我们生活规则的理解,一直引导他,所以很少有不合理的顺序思维,希望能和各位妈妈探讨一下),尤其是宝宝突然发脾气或者突然变得别扭的时候。也许你应该仔细考虑一下。有什么事吗?
在这些孩子的秩序感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正是这种秩序感,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是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的,我们很少要求他们去做或者强迫他们去做。几乎都是我们在做的时候孩子在观察。所以在育儿上,也要学会欣赏生活细节,尽量把经历分享给孩子。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自理之前,孩子总是对我们大人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会观察到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你要先做好自己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当然,等我们长大了,它就不会再这样困扰我们了。所以我们也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可以逐渐掌握宝宝秩序感的规律。我们要尽量不违抗宝宝的命令,有错误要认真修改改正。比如丁丁倒完奶粉就立马跑到沙发上坐着等。现在中间我给他加了一项,就是把奶粉罐放回原来的位置。他很快就掌握了,而且觉得很有趣。每次喝完他都很开心,跑来等我泡好奶粉给他喝。另外,在改变宝宝的秩序感时,不要打破整体的秩序感。可以先减少或增加一两步,或者改变其中一步。家里的生活习惯也要尽量不要经常改变,这让宝宝的秩序感无所适从。
我们应该对孩子非常小心,像保护无价之宝一样保护他或她的心灵。
那么,如何培养秩序感来引导宝宝呢?
首先要安排一个适合宝宝形成良好秩序感的环境。物品摆放的位置要适合儿童自由取用。孩子实用的物品要尽量小,比如桌子、椅子、书架等。,方便宝宝使用,使用后及时放回原处。各种物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摆放位置。(如果你能做到,闭着眼睛也能得到一些东西,那是最好的。)用完了就有及时归位的习惯。
其次,在教育宝宝的时候,要自然放松,不要刻意提高音量来夸大动作,这是对宝宝智力的低估。(现在看到有些早教机构是这样的。过分夸大自己的动作和语言可能会给婴儿不良的刺激。)如果我们看到宝宝在注意我们的动作,可以慢慢做,让宝宝看得更清楚,但不要夸大。我们可以用正常的语速和宝宝说话,让宝宝觉得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以后我们再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就要尽量保持同样的顺序,不一定要严格要求所有的事情,但是大体上可以保证。比如出门前说再见,做完事情说谢谢(有一次我在外面做完,给丁丁水喝,丁丁说谢谢,旁边的妈妈惊讶的张开了嘴。其实只是习惯而已。看到就打个招呼,吃饭前洗手等等。
最后,注意不要让宝宝失去快乐,以维持秩序感。育儿中让孩子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秩序感是天生培养的,不是我们强迫的。我们作为父母最多是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好的条件。但是不要让宝宝被束缚。
我自己也经常犯错。比如有一次朋友来家里玩,丁丁在画画,另一个孩子在玩汽车。他被声音吸引住了,面带微笑的那个想跑过去玩,我却误叫住了他,让他把蜡笔收起来再玩(他收了,只是远没有刚才开心)。虽然他玩了一会儿就完全忘了,注意力集中,变得很开心,但我还是很后悔(如果他经常这样的话)以后我会权衡秩序感和幸福感,我会选择让宝宝开心,培养专注力。
还有,因为孩子的思维很活跃,有时候可能会不按照自己的顺序做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允许。比如丁丁有时候很有礼貌,跟阿姨打招呼,跟叔叔打招呼,再见,谢谢等等。有时候他不吼了,或者不遵守这个规则。一定要宽容,不要勉强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心情不好,比如不喜欢这个阿姨,不熟,或者困。你可以等到回家再告诉宝宝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骂孩子。孩子有自尊,需要尊重。
总之,相信孩子,没有做错的孩子,只有教错的父母。如果培养秩序感和让孩子快乐,我们总会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