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

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往往需要使用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写好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个蝌蚪找妈妈的教案。欢迎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3个新单词,认识3个新单词。能正确读写新单词。

2.第一次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学习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在这节课中学习创造新单词。

2.第一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词,学会运用。

2.培养学生提问和筛选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青蛙、蝌蚪、鲤鱼和乌龟的图片。

教学过程:

首先,对话导入:

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汉字:“找”。让学生读这些字。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例如寻找某人、某物、麻烦等。)

电脑显示了一只蝌蚪的照片。让学生谈论它是什么,它看起来像什么。

小蝌蚪在找什么?黑板上写着:蝌蚪,妈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五课“小蝌蚪找妈妈”。一起看题目。

第二,学习新知识:

(1)初读课文,认识生词。

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画生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进行阅读。

互相朗读生词,对照生词表检查发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合作伙伴将在书中画一个红色的五星,以示奖励。

再读课文:按名字读课文,听生词的发音。

大家来评论一下,鼓励一下阅读正确的,阅读有进步的同学。

学习新单词:

1.学生对照书中的生词表自己读生词,并标出不认识的汉字。

2.学生分组学习,组长带领组员做以下事情:

1)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

2)把不认识的汉字集合起来。

3)认识汉字的同学说说他们是怎么记住字形的。

4)组长指的是汉字,学生可以读出来巩固记忆。

3.老师用电脑展示单词卡片,学生自己读卡片上的单词。不知道可以问别人。

4.分组选出代表,按姓名读单词,比较谁读得正确、灵敏。

5.练习写作:

1)请先仔细观察生词在字段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野里的话)

2)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老师问: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老师的电脑用网格显示生词,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词在网格中的位置。请谈谈占位。

3)学生如何写计算机科学博士?(电脑演示加录音)

4)让学生在字段中写出第二个单词。老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书写方法。

5)学生评价:展示学生的写作情况,说说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理想。

6)奖励学生在黑板上写汉字,供师生欣赏。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2.边看书边提问。

3.分组筛选问题:每个小组成员谈一谈自己的问题,组长带领大家把问题集中起来,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4)分组练习巩固:

团队检查彼此的话题。

例如:

看拼音,写单词;

听写单词;

构词法;

读句子;

读课文;

……

组间匹配,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5)、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家长会评价。

2)思考这个群体中的问题。

3)在练习本上写难的单词,然后做一个自我评估...

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了解青蛙在蝌蚪找* *过程中的几种身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2.了解动物的语言和心理,引导学生用声调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专家,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几种身体变化。

2.借助插图,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综合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理解课文中的单词。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漫画。

教学过程:

先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提示:注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

1,整体观感:

按名字念,想一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他在路上遇到了谁?在正文里画出来。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三遍,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显示问题,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学习:(老师筛选了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后。)

3.仔细阅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与插图相关的内容。

2)让学生分别阅读第二、第三和第四段,然后让学生根据段落内容找到相关图片并粘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结合课文试着谈论图片的内容:

(在第二段中,介绍了蝌蚪的变化。几天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问鲤鱼妈妈他的妈妈去哪里了,他从鲤鱼妈妈那里得知她妈妈是“四条腿,一张大嘴巴。”第三段写了几天,小蝌蚪长了两条后腿。他看到乌龟后,误以为是乌龟妈妈,从乌龟妈妈口中得知,乌龟妈妈头上长着两只大眼睛,穿着绿色的衣服,唱着最好听的歌。第四段写了几天,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我在荷叶上找到了我的母亲。)

师:通过掌握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寻找* *的全过程。仔细阅读,找出描述动物语言和动作的单词,并用“不”这个词

画出同样的符号,理解为什么这样写。结合学生说的与老师板书有关的动词:“欢迎”、“追逐”、“游泳”

(蝌蚪“面朝上”是指蝌蚪和鲤鱼向相反的方向游,他是在礼貌的询问。鲤鱼告诉小蝌蚪说,它们的妈妈是:四条腿,一张大嘴巴。蝌蚪看到乌龟后“追上去”,意思是蝌蚪和乌龟朝一个方向走,乌龟在前,蝌蚪在后,表现出蝌蚪渴望找到自己。乌龟的话让小蝌蚪进一步了解了* *的外貌特征:“它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穿着绿色的衣服,它唱歌很好听。”小蝌蚪看到青蛙妈妈就游了过来,表示看到妈妈很开心。)

4)根据图片内容,用声调练习朗读:

免费阅读

点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也可以说说阅读中的难点。

老师指导:蝌蚪想找妈妈。他们问鲤鱼妈妈的时候,要有礼貌,读出他们想找* *的愿望;鲤鱼* *慢吞吞地回答,很和蔼可亲,很可敬,读起来像是关爱孩子的语气。蝌蚪叫龟妈妈的时候,要读出一种快乐而焦虑的语气。乌龟和蝌蚪说话时,要用宽容、耐心、稳重、热情的语气读,读的时候要慢一点。蝌蚪看到妈妈,要读出开心的声调,青蛙要读出亲切自然的声调。

小组练习分为角色,有声调,表演适当。

每个小组将派代表做一个报告。

点评阅读情况,为什么?

4.老师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他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

学生自己说: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说,可以用笔画出成长过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在小组中与你的同学交谈和交流。

每组将派一名代表做报告。

老师显示电脑屏幕:

蝌蚪先长两个(),几天后又长两个()。过了几天,()变短了,渐渐的,()也消失了。蝌蚪长成了()。

让学生阅读并试着自己填空。

请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后腿长→前腿长→尾巴短→尾巴不见了。

老师和学生一起读。

根据电脑图片画出蝌蚪的成长过程,并与电脑博士进行对比。

三、联系现实生活谈经验: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小蝌蚪找* *的故事。一只小青蛙能做什么来帮助人类?我们做什么呢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借助课外资料进行对话。)

老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专家,属于人类。朋友们,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四。积累的信息:

让学生思考他们打算通过学习积累什么信息。

全班同学互相交谈交流。

赋值:1。带声调读课文。

2.分组排练课本上的戏剧。

板书:

教案点评: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读图作文。以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青蛙的成长过程。在教案设计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教师及时指导。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媒体的使用要适当适度,为重点难点的突破服务。本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

蝌蚪找妈妈教案第二部分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用手指压印和添加曲线,以显示各种动态蝌蚪。

2.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大胆绘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展示作品,欣赏作品,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重要和困难的活动

重点: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大胆绘画的能力。

难度:幼儿表现蝌蚪的各种动态。

活动准备:

课件、黑色水粉颜料、彩笔、画纸、抹布。

链接教师行为

第一,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基本形态。

第三,老师演示了画法。

第四,讲解绘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不及物动词结束活动

1,手指歌曲导入

2、猜谜语;小动物呈圆形,细长的尾巴游来游去。游来游去找妈妈,长大了吃害虫。

教师

1.蝌蚪是什么颜色的?

2.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

3.蝌蚪的生活方式包括单独活动还是群体活动?

4.展示青蛙图片,带领小蝌蚪找到他们的妈妈。

1.老师示范:将右手食指的指腹轻轻蘸上颜X料,然后按在纸上再提起,蝌蚪的圆体就出来了。

2.画尾巴的时候,用彩笔画一条弯曲的细尾巴,让蝌蚪在游动。

总结:如果蝌蚪想游向不同的方向,只要把尾巴画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就可以了。

1.注意点画法,画出不同方向游动的蝌蚪。

2.画完之后需要在抹布上擦手指,然后拿笔加画。

3、大胆绘画,保持画面干净。

在黑板上排列孩子的作品,孩子观看作品,老师简单评价。

小朋友集体唱《我去幼儿园》。

教学反思:

1,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略显简单,所以我用PPT把故事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孩子听,讲出来,让孩子直观的观察蝌蚪的动态和青蛙的样子,和其他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我在保证孩子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先观察,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演示绘画的基本操作;

3.在孩子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指导一些常规教育,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4.缺点是:从最终作品来看,在给孩子演示绘画操作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很多孩子画蝌蚪尾巴的方向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我再上这门课,我会在这里给予更多的引导,让孩子更有想象力。

蝌蚪找妈妈教案3 1)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蝌蚪变青蛙的四个基本成长过程和外观特征;

2.激发孩子探索小动物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活动准备:

1,养着蝌蚪的鱼缸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PPT

三)活动流程:

首先,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蝌蚪引入的主题。

1,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提醒孩子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形状特征(头大,有眼睛,没有腿,像鱼等。).

循序渐进,展示蝌蚪变化过程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其四种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插入各种问题。

参考资料:

1.蛋:春天,一只青蛙妈妈会在池塘或河里生很多蛋。每一个蛋都又圆又软,很多很多连在一起,在水里慢慢爬行。

2、新生蝌蚪:2-3天后,蝌蚪会从卵中脱出,头大尾长,特别像鱼,用头上的腮从水中吸取空气,开始生活。

3.生长蝌蚪:大约需要50天。慢慢的,两条后腿先长出来,然后两条前腿长出来,变成了一只小青蛙,嘴巴更大,头上没有腮,但是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后,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自己寻找食物,成为一只能干的小青蛙。

第三,师生做总结,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总结:以上是一只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一个卵到一只青蛙需要70多天,但一些蝌蚪需要近3年才能成为它们的爸爸妈妈。世界上还有一些蝌蚪在水里不变,在爸爸嘴里变,直到长成青蛙。

2.提问:

(1)小青蛙为什么叫两栖动物?你可以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昆虫、蚯蚓、蜘蛛、蜗牛...)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老皮也是它们最好的食物。

(3)你为什么关心小青蛙?它是捕捉害虫的专家,是农作物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有益,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

附(儿歌):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鸡蛋圆圆的,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缓慢移动)

2.一只蝌蚪用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爸爸妈妈在哪里?(欢快的)

4、四条腿长出来了,爸爸妈妈在这里。母亲...扑进她的怀里(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去见“小蝌蚪”)。

如果我有课,我会在这里多做引导,让孩子更有想象力。

蝌蚪找妈妈教案4活动目标:

1,学唱《小蝌蚪找妈妈》这首歌,理解并记住歌词。

2.体验游戏和表演的乐趣,培养孩子动作的创造力。

活动重点: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学习唱歌。

活动准备:

1,蝌蚪的照片

2.歌曲集

活动流程:

首先,谜语介绍

1.老师:这是一个谜语。猜猜它是什么小动物?“圆头黑油油的,细尾巴扭来扭去的,在河里转圈游。”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老师:是的,它是一只蝌蚪。让我们看看蝌蚪长什么样。(展示真实蝌蚪的图片)老师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丰富歌词。

二、熟悉歌词推导图。

1,老师:蝌蚪的头是什么样的?

对了,圆头是什么颜色的?

圆头,黑油(老师出示地图,小朋友集体看)

2.老师:蝌蚪还有什么?

对了,蝌蚪的尾巴很细,小尾巴在河里扭来扭去。

细尾巴,扭来扭去。

3.老师:蝌蚪在河里做什么?

它在河里转圈游,转啊转,游啊游。

4.老师:小蝌蚪,游泳,他在做什么?

小蝌蚪在游泳,它在找妈妈。它说,妈妈,它在哪里?孩子们一起说。

5.老师:让我们和图册一起读歌词。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游泳,圆头,黑油,

小心翼翼的尾巴,扭啊扭,在河里转圈游,

转啊转,游啊游,

小蝌蚪,游吧,妈妈,它在哪里?

第三,学会唱歌。

1,老师:老师把《小蝌蚪找妈妈》变成了一首优美的歌。我们来听听?

2.再唱一遍。你听到了什么?ZaZaZa这个词需要学习。

3.老师又弹又唱第二遍。你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打拍子。(拍手)

4.第三遍继续熟悉歌词和音乐。老师主唱:我们边看图集边唱,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

5、孩子唱2-3遍,唱歌时鼓励孩子创造动作。

第四,创建和编辑动作。

1,老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在小椅子上跳得很漂亮。让我们跳到中间。

站起来,站在中间,一边听音乐,我们要动起来,我们一起做蝌蚪。

2.老师:我看到它非常漂亮。请叫她跳。那么,我们一起学吧(请生两三个孩子)

3.老师:我们边唱歌边听音乐跳舞吧。

4.游戏:蝌蚪在水里做什么?它在找谁?(妈妈)让我们做蝌蚪吧。让我们在水里游泳吧。让我们找出妈妈在哪里。找到她后我们该说什么?妈妈找到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蝌蚪,另一个老师扮演青蛙妈妈)游戏做两遍。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好。赞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