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七岁看老」是真的吗?

一般比较准确。

《三岁看七岁老》是朱文俊写的一本书,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儿童三岁时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长大后可以看到其心理和人格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称为婴儿期,是孩子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最快的时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3岁和7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关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人生的前三年胜过后来发展的所有阶段,三年之和直到死亡。”大教育家的每一句话都是有道理的,因为从幼儿正常的大脑发育来看,他的大脑发育在3岁之前处于一个极大的高峰期。

当一个婴儿出生时,他的大脑重约370克。在那之后的第一年,他的大脑重量增加最快。6个月时,他的脑重是出生时的两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孩子的体重直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以看出,孩子的大脑发育在3岁之前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因此,3岁之前是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老,7岁看老”,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一个3岁孩子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可以看出孩子青春期心理和人格形象的雏形;从7岁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出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成绩。?

虽然3岁和7岁在古代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但是已经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合理的。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教授卡斯比曾经做过这样的报告,说3岁儿童的言行可以预测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份报告为“三岁看起来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一度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

从65438到0980,卡斯比教授和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采访了1000名3岁儿童。根据访谈结果,这些孩子被分为五类:自信、适应良好、沉默寡言、自律和不安分。2003年,当那些孩子26岁时,卡斯比和其他精神病学家再次采访了他们,并通过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如下:

被认为“信心满满”的孩子占28%。他们年轻的时候很活泼热情,性格外向。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有强烈的领导欲。?

40%的孩子被归类为“适应良好”。那时,他们表现出自信和自制力,不容易心烦意乱。到了26岁,他们的性格还是一样。?

当年被归为“沉默寡言”的孩子占8%,比例最低。现在的他们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影响别人,不敢做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10%的孩子被归为“坐立不安”,主要表现为消极行为和注意力分散。现在这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评价他们不切实际,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容易对立。?

还有14%有“涵养”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基本一致。可见,3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从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儿期,这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以下成长规律:?

1.性格:一个孩子的成人性格在3岁之前基本已经成型,3岁之后变化不大;?

2.智商:孩子的脑细胞在3岁之前已经完成了60%,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吸收能力很强;?

3.学习:3岁之前是孩子感受、记忆、思维形成过程中最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会事半功倍。?

4.身高:3岁之前是孩子身高发育最关键的阶段,3岁之前对身高造成的伤害永远无法弥补。?

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把从3岁到7岁这段时期称为学龄前时期。所谓“七岁看老”,就是孩子的人格倾向从七岁开始形成,七岁以后基本很难重塑。?

当然,一个人的性格在成年后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改变的,但这种情况毕竟很少,而且需要很大的精力去改变。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做好早期教育,让孩子有能力和资本在起跑线上奋斗一辈子。卡斯比教授曾强调,在0 ~ 3岁,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孩子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体系。换句话说,这个时候,父母的行为准则就是模板,直接决定了孩子一生所依据的行为准则。家长不仅要注意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行为,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期待你的孩子成功,你的女儿成功”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目前大部分家长都比较重视早期教育,但更多的人只注重孩子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没有看到孩子心理模式的发展,也没有关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导致早期教育的方向相反。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始于出生,止于死亡。在这个发展过程中,0~7岁的心理发展尤为重要,它和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一样,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风格和高度。如果家长能抓住这个关键期,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就能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