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让丈夫“失败”是为了向她的孩子展示:允许失败意味着允许成长。

最近有个访谈节目叫《你好,妈妈》,洪涛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

如果说爸爸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么妈妈就需要成为一个家庭的“定心针”,牢牢稳定全家人的情绪。

全世界的父母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育儿问题,洪涛也不例外。

洪涛曾经发现她的女儿不喜欢玩积木。无论她“勾引”多少次,女儿都不感兴趣。

但奇怪的是,只要洪涛不在,我女儿就会去玩,而一旦她看到洪涛来了,她就会立即跑开。

后来,陶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打的这么好。孩子们被比较的时候,觉得很失败,就不敢玩了。

于是她要求丈夫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不及格”,用行动告诉孩子:“爸爸搭积木会摔倒,大人也会犯错,所以你做不好很正常,没关系。”

允许失败意味着允许试错和成长。

说到允许失败,小苗老师最近也感触良多。

这源于一堂早教艺术课,母亲和孩子做了一个液体分层和冒泡岩浆的感官实验。

肖淼老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因为材料是水、食用色素、食用油、泡腾片,有些妈妈担心孩子弄脏小手和衣服,会在操作的时候帮孩子把液体倒进瓶子里。

有的妈妈干脆代替孩子完成倒液体的步骤,让孩子完成添加、搅拌等简单步骤。

的确,让孩子倒油真的很考验妈妈的心理承受能力,小淼看着会着急。万一孩子弄洒了弄到衣服怎么办?孩子手脏了怎么办?手滑把容器摔坏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妈妈引起了小苗的注意。不像其他妈妈,她只是鼓励孩子,耐心地看着他们慢慢完成每一步。

让小苗惊讶的是,这个孩子居然一点错误都没有完成实验,而且是最快的一次。

小苗相信这一定不是偶然,似乎看到了母子平日相处的状态。

母亲依然耐心坚定的陪着孩子完成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画画,第一次种花,第一次手工。......

虽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犯错,但妈妈不会急于纠正孩子,而是把时间留给孩子慢慢探索和尝试,让孩子勇敢尝试,不断犯错,直到成功。

毕竟孩子成长为成年人,是一个不断犯错,然后不断改正,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不要忽视失败的价值。

“我用了七年读完中学,人家用了五年;我没能进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三次没能进大学;然后我求职失败了差不多30次。我想在肯德基找份工作,24个人去找我,只有我没被录用。我试着考警察,五个同学去了,四个考上了,没考上的是我。”

这段话是马云分享给年轻人的一段经历。有人问他这么多失败的经历对他有什么影响。

很多成功人士在经历各种失败的时候,都有一颗坚强的心和毅力。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的前途是遥远而黑暗的。不过,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有路。”那些更大的格局,更深的智慧,往往就藏在你经历过的失败中。

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今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有太多的得与失,导致不允许孩子出现任何偏差或失败?

让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无法逆流而上,克服困难,变得脆弱。

正如爱迪生曾经说过的,“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对我来说和成功一样有价值。”让我们都做不怕失败的父母,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

1.失败是人生最正常的事情。

2.不经历失败,失败永远站在你面前。不允许小失败,就会有更大的失败。

3.只有从失败中学习,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