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超人竞技

现在孩子学业压力大,大部分家庭都是4+2模式。家里所有的长辈都比较关心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真希望他们天天坐在办公桌前,别说劳动,连玩的时间都很少。

好不容易等到暑假,孩子们有了很多空闲时间。父母想让孩子做点家务,却不知道孩子根本没有“劳动”的概念。

帮父母做家务的孩子越来越少,知识水平高了,但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低。

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做家务,无论大小,都是孩子自己做。一开始父母可能会教孩子怎么做,但是当孩子能做的时候,都是自己思考,自己完成,这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务做得好的孩子,一般都有“自己做自己的事,不需要父母帮忙”的心态。这样的孩子不仅依赖父母,也依赖他人,有独立的人格。

2.用双手和大脑来促进联系。

孩子小的时候,家务其实是孩子的一种游戏。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孩子手脑连接的能力。俗话说“匠心”其实是一种锻炼,尤其是动手能力弱的孩子,大量的劳动都是在开发脑细胞。

劳动除了锻炼脑细胞,还能让孩子有更好的体质。虽然不是像过去种田那样在家做体力活,但是劳动需要走动,可以增强孩子一天的活跃度。

很多时候,孩子不喜欢工作,是父母培养的结果。孩子从出生就有早教班,逐渐变成补习班。兴趣班繁忙的课表让他们无暇顾及家务,更别说工作了。

然而,劳动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从小喜欢工作的孩子,思维更活跃敏捷,情感能力更强。他们有更高的抗压能力,愿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知识和教育只是一个方面。只有真正步入社会,他们才会发现,他们中的佼佼者,靠的不仅仅是名牌大学的学历背景,更是高情商高逆商,有从零开始创造的勇气。

就如何让孩子爱上劳动,培养动手习惯,美国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许多父母不让他们的孩子工作,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笨拙。对于更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添乱”,而不是帮忙。

面对孩子做家务增加的负担,家长应该不会觉得很麻烦。孩子以后是否喜欢劳动,其实是在这个时期,因为孩子四五岁的时候,还不能完全理解做家务的概念,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会非常愿意帮父母做事。

即使孩子把家务搞得一团糟,或者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父母也不应该抱怨或责备。

家长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独立完成,这是增加孩子完成任务信心的关键。每一次父母的信任都是孩子下次继续做家务的动力,孩子的家务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2.坚持是关键

孩子一旦有了帮父母做家务的意识,怎么能坚持工作?俗话说,你坚持,当孩子知道可以帮父母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指示,比如“你会帮妈妈挂衣服吗”或者“帮爸爸搬东西吗”。

父母在建议孩子如何更好地做家务时,也要注意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如果孩子能坚持自己的做法完成任务,就不要用家长的方式强迫他们去做。

让孩子真正想自己完成工作,而不是一直被骂,被逼。

3.如何正确论证

在给孩子做示范的时候,家长不要用老师的语气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被教育,尤其不要用批评或者训斥的方式,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下次也不愿意做事了。

家长可以自己示范,在孩子面前做,不用说话,比什么说教都管用。耐心和好脾气很重要。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孩子中途忘记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家长可以提供异地提示,但没有必要以完美主义的心态对孩子严格要求。

4.奖励非常重要

无论是口头还是实物,都是任何年龄的孩子爱上劳动的重要条件。年龄较小的孩子更喜欢奖励一颗糖果或母亲的轻轻抚摸。

大一点的孩子口头肯定会让他们觉得更有责任感,所以会更愿意做家务。

5.用其他方式教孩子

最常见的是游戏和绘本。通过游戏的角色扮演,让孩子感受到服务他人或工作后的成就感。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阅读让孩子知道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看绘本,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看,比如父母给孩子发一些微信,只要不是叛逆期的孩子,其实还是挺愿意听父母意见的。

教育孩子要讲究技巧。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事情都需要父母用心去设定一些策略。

工作习惯的形成,其实是很多小事积累的结果。没有必要做任何复杂的家务。一开始家长可以帮孩子完成一大半,剩下的让孩子自己做。后来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孩子对独立完成任务产生了兴趣。这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耐心自信地让孩子养成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