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大脑】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前两章触动了我:
1.养孩子就像种树。它会成长为原来的样子,它需要的是物质基础、精神陪伴和成长空间。
2.享受当下,换个角度看事情,瞬间就精彩了。同样是这幅画,一个角度是老人,另一个角度是年轻漂亮的姑娘。
3.工具的使用:鼓励孩子的行为,惩罚替代方法,制定适当的规则,共情和沟通。
与游戏育儿、亲子沟通中的育儿理念相同,甚至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同,也就是说成人的需求也是相通的。
教育孩子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关系到大自然的生存。这让我想起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天道。每件事都会有一个无形的道在指引我们。当我们符合道的原则时,我们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反之亦然。
对于我来说,目前没有孩子,无法体验到这些知识在育儿中的实际效果。知行合一很难,但也给了我一个育儿之外的视角,就是通过这些育儿点来审视自己,可以让我沉思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对现在自己的影响,这是认识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和机会。同时,这几点也能让我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赋能个人成长、职场关系、人际交往。找到了另一个视角,这几点在工作生活中也特别有用。
我没有任何管理经验,但是刚接触管理的时候,管理的概念还是一张白纸。现在回想以前的经历,会发现我在管理上的第一个障碍是沟通。
不是简单的交谈,而是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交流。正确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其实就是和孩子的沟通。可以说,孩子是最难沟通的,也是最容易沟通的。
很难沟通:孩子听不懂你说的话。如果你试图和你的孩子讲道理,那就是鸡和鸭说话会让你崩溃,不像成年人的世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让对方明白。
很容易沟通:孩子的世界简单而美好。你只需要理解他的需求,给他爱和理解,你就会成为他最坚实的依靠。他会无条件的信任你,爱你。在成人的世界里,勾心斗角比较多,所以会有很多维度去思考,和人打交道会很累。
但我发现,用来给孩子的工具,也很适合成人世界。其实成人的世界看似复杂,但人的基本需求与儿童并无不同,也应遵循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激励行为:我们也需要各种激励和正反馈来支持我们做得更好。
惩罚替代法:我们不喜欢被惩罚,也有各种情绪。惩罚可以让我们叛逆,但我们需要管理好球队,这更多的是教练指导而不是惩罚。管理者不需要考虑如何惩罚员工的不良行为,而是应该设置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来引导员工积极工作。其实核心和老子的道德经典是一样的。对于管理者来说,应该在自己身上什么都不做,让员工吃饱饭,赚到钱。
换位思考:这是处理任何关系和矛盾的根本,也是真正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基础。目前知道这个方法,但是在实践中无法完全感同身受,用共情进行交流,但是我相信刻意的练习可以帮助我提高。
沟通:我一直不擅长沟通,之前也看过一些沟通方面的书,但是总觉得知识是有的,但是自己用起来并不容易。回想各种沟通中的问题,关键是会有沟通堵塞和恐惧。我害怕或者不愿意交流。更多的是心理因素,还是我自己的编剧心理。因为一次沟通,我会考虑一下。根本原因在于我内心对失去的厌恶。我想,如果我这样交流,我会有不好的影响。反而觉得不沟通就不会碰火线,所以只要不碰火线就能保持冷静。会让人觉得比突然爆炸更安全,但就是这种逃避,让他们一直觉得不舒服。他们总觉得那里有一个疙瘩,随时可能爆发,让他们陷入危险之中,时刻处于恐惧和惶恐之中。现在反而看了教育早教的书,看到和孩子各种矛盾的处理在于沟通。知道了和孩子沟通的步骤,再去反思大人之间的沟通,就没那么难了。我觉得这大概是一种惯性思维:我觉得大人的问题很难,而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但底层逻辑是一样的。在大人的世界里简单的事情可以很复杂,而在孩子的世界里复杂的事情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解决。
以上是我读这本书前两章的一些感悟。这本书适合以下人群:
1.有可爱宝宝的父母可以帮助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育儿知识体系。
2.即将成为新手的父母是阿津典育儿和早期教育书。
3、喜欢通过内省看世界的人,读童书,可以互补:从简单的世界到复杂的世界。或许,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可以回归简单,原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