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听觉早教
至于味觉,* * *通过味蕾经延髓传到脑桥和丘脑,脑桥再传到边缘系统结构,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基本口味是甜、咸、苦、酸。2岁的时候,痛苦的感觉和成年人差不多。新生儿最喜欢甜的,酸的时候会皱鼻子,分泌唾液;有的宝宝会张嘴吐舌头发脾气。
嗅觉是从鼻子里的嗅觉上皮细胞接收气味,传到嗅球,再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至于触觉,是通过皮肤传到下丘脑,再传到大脑皮层。疼痛的感觉,温度,触觉都属于触觉的范畴。
感觉和感知的区别?感觉是指通过身体的感受器,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过程,使人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知觉是指感觉到达大脑后,大脑皮层阅读和组织的过程,这种能力与认知发展有关。
内力是什么?内驱力是指每一个婴儿一出生就会主动去探索环境,获取经验,并且会实实在在地贯彻这种愿望。每个宝宝都有内驱力,但有的宝宝内驱力强,有的弱,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内驱力的强弱。环境因素,比如:有的宝宝喜欢拍拍妈咪,其实就是宝宝触觉探索的过程。如果妈咪阻止宝宝这样做,相关的* * *和内在动力就会减弱,宝宝就会意识到“这是不对的”,以后可能不会再这样做了。
从8个月到1岁,大脑中突触的数量达到顶峰。张西博士说,五官的使用将* * *连接大脑中的突触。当宝宝8个月到1岁时,大脑神经之间的连接数量(也就是突触)会达到顶峰。在这个阶段,如果经常提供多个突触供重复使用,可以减少删除一些较少使用的突触的可能性。
如果突触功能建立得好,以后突触联系会更强。所以家长要开发宝宝的五官,尽可能多和他互动,尽可能多和他说话,即使他还是听不懂。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宝宝五感的发展&;关心视觉宝宝的视觉发育?
与其他五官相比,视觉的发育时间相对较慢。治疗师李香仪指出,新生儿远视只能看到20厘米左右的物体;2、3个月后,可以逐渐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开始发展随物体距离调节焦距的能力。这时,我逐渐养成了照看会动的东西的能力,我更喜欢看妈妈的脸。3个月时,可以分辨出明亮的颜色对比。在此之前,大部分只能分辨黑白对比。4个月左右,双眼立体视觉开始发育,可以看到并分辨所有的主色。6个月大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的关注深度和色彩的能力,还有细节。此时跟随缓慢移动的物体的能力已经完全成熟,6个月大的宝宝可以选择看的方向。
婴儿出生时,他是远视的。从6个月到1岁,他的视力已经发展到和成年人差不多了。但要想完全成熟,还得等到5、6岁(主要是视力和聚焦能力)。如果宝宝没有获得足够的视力,可能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习和颜色识别。
如何帮助宝宝的视觉发育和护理?
1.视觉* * *:给宝宝看黑白的物体或颜色鲜艳的物体。再者,建议给0 ~ 3个月的宝宝一张黑白线条图卡片;3个月后,建议送颜色鲜艳的撞色单品。同一件物品只要有两种颜色,颜色就不多。比如你可以自己做玩具,在瓶子的一端贴一个红色的贴纸,另一端贴一个绿色的贴纸。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2.也可以给宝宝看看滞销物品。比如3个月后,可以拿一个物品,在宝宝面前慢慢地左右移动,让宝宝跟着移动。* * *尽量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离宝宝20厘米左右。
3.6个月后,可以在不同的距离给宝宝想要的东西,距离要训练。主要目的是练习眼睛调节焦点的能力。
当你给予视觉时,你不做什么?
家长在给视觉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给宝宝太多其他的声音,因为视觉建议单独训练。家长还要注意的是,在给* * *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宝宝依靠对声音的反应来代替视觉的使用,否则只会* * *听觉,而不是视觉。(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玩声光玩具。适当的多感官* * *还是有必要的!)
另外,如果没有医嘱,家长不要在家里用笔灯直接照射宝宝的眼睛,可能会损伤宝宝的视网膜。
视力异常的原因?
简单来说,基因和环境(怀孕期间或出生后)都可能影响视觉相关受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如果有先天性的情况,建议尽早处理,可以减少环境的影响,比如先天性白内障。建议最快在2个月内处理。如果家长有疑问,建议询问儿科医生,然后根据医生的意见评估是否转介给眼科医生或治疗师。
婴儿总是盯着一件物品吗?
很多家长会发现,2个月左右的宝宝会有强迫观看的行为,比如盯着一个物体看30分钟以上。这是因为大脑在抑制眼睛向外界环境的运动(喜欢看侧面),以利于中央视觉的发展(看到应该直视前方的东西)。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很多家长会把玩具挂在婴儿床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建议2个月前的宝宝不要直接挂在宝宝上方,可以稍微挂一下;2个月后会挂在正上方的位置,这也和刚出生的宝宝喜欢看外界环境有关。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宝宝五感的发展&;关心宝宝的味觉发育?
张西博士说,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胎儿的嘴和鼻子在怀孕7、8周时已经逐渐形成;怀孕20周,味觉逐渐出现,但味觉功能在此阶段不会使用;怀孕28周后,胎儿逐渐能分辨酸、甜、苦、咸等味道,所以新生儿基本上有味觉,出生后5、6天就能分辨出妈咪母乳和别人母乳的区别。另外,刚出生的宝宝味觉比成人更敏感,新生儿的肾脏还不成熟,所以宝宝不会很喜欢咸的东西。
宝宝4 ~ 6个月吃副食,通过吃各种食物的体验,宝宝的口味偏好会逐渐建立起来。其实对食物的口味偏好大多不是天生的,和后天习惯的培养有关。如果你从小副食阶段就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长大后就会倾向于偏好重口味的食物。可见副食不仅关系到宝宝的健康,还会影响到以后饮食习惯的建立,所以副食的口味一定要清淡。
疾病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吗?
鹅口疮:鹅口疮的患部虽然在宝宝的口腔内,但不会影响口感,反而会让宝宝口腔不适,在喝奶或进食时会产生疼痛和不适,进而影响进食意愿。肠病毒:感染肠病毒的宝宝,口腔会出现水泡、溃疡,吞咽食物时会感到疼痛,甚至吞咽困难,但不会影响味觉。味觉障碍:极少数婴儿可能有味觉障碍,但很难分辨。味觉障碍通常发生在严重缺锌的宝宝身上,缺锌与味蕾的新陈代谢有关。缺锌还会并发其他症状,比如全身湿疹。出现这种情况,要遵医嘱补锌。如何帮助宝宝的味觉发育和护理?
1.副食不加盐、糖或其他调料,口味保持清淡。
2.副食要营养均衡,不要太担心过敏的可能(除非已知宝宝对特定食物过敏)。比如张西博士,台湾省很多家长担心宝宝可能对草莓过敏,所以不给宝宝吃草莓;其实在日本,父母经常在宝宝6个月后的副食中添加草莓。只是注意一次给副食的原则是一样的,同样的食物建议观察至少3天。
3.清洁宝宝的口腔。宝宝喝完奶或吃了副食后,可以用纱布毛巾蘸温水稍微清洁一下口腔(1 ~ 2次,每天一次);如果不方便清洁口腔,也可以让宝宝吃完后喝水。
嗅觉宝宝的嗅觉发育?
张西博士说,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胎儿的鼻子在怀孕第7、8周时已经逐渐形成;怀孕20周时,嗅觉的基本功能已经逐渐建立;新生儿有敏锐的嗅觉。新生儿或许可以通过嗅觉找到妈咪的方向;宝宝7、8个月的时候,嗅觉的发育大致和成人一样。
妈咪可以喷香水吗?
对于宝宝的嗅觉护理,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妈咪可以擦香水吗?会不会对宝宝的嗅觉不好?目前关于香水对嗅觉影响的研究很少,但大多数医生会建议照顾者尽量不要用香水。如果要用香水,建议以自然、淡雅、温和的香水为主,不要过度刺激宝宝的嗅觉。婴儿的嗅觉非常灵敏。如果妈咪的香水味很浓,可能会掩盖妈咪自己的味道。
如何帮助宝宝的嗅觉发育和护理?
1.护理人员应尽量少用香水。
2.在气味没有香水那么重的情况下,可以让宝宝闻到多种气味,比如水果的味道,卫生纸的味道等。,适量开发宝宝的嗅觉。建议带宝宝出去走走,闻闻大自然的味道,不管是花香还是泥土的味道,让宝宝多闻闻,多和它互动。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宝宝五感的发展&;呵护触觉宝宝的发育?
治疗师李香仪解释说,胚胎的第一感觉是触觉,在怀孕第三周时就有了。怀孕第三个月,全身对触摸都有反应(整个孕期除了头顶和后脑勺没有感觉),但这种反应还是一种反射,并不类似于成年人的意识控制反应;大约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胎儿有一种到达皮质的触觉体验。宝宝出生后,虽然在1这一天,他会区分寒热,但这是后天才学会的,因为寒热而换衣服,所以宝宝肯定不会脱衣服,也不会给自己盖被子。
宝宝6个月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商品质地的不同;6、7个月的时候,宝宝会感觉到物品的硬度;9个月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物品的重量;6 ~ 11月会主动抓放物品。触觉发展的顺序是从开始,一直到脚,所以嘴比手更敏感。
另外,还有一些触觉上的反映,家长可以注意一下:
0 ~ 3个月前出现,3个月后消失:如果轻轻碰一下嘴,宝宝会把嘴转过来张开(3个月后,宝宝想张嘴了,就张嘴了。)
2 ~ 5个月前出现,2 ~ 5个月内消失:在上唇内侧触碰时,宝宝会主动闭嘴吸咽。
0 ~ 2个月前出现,2个月时会消失:当宝宝接受到嘴角或下唇的轻触时,会张开嘴,在* * * *源处伸出舌头,头也可能随之转动。
4 ~ 9个月前出现,4 ~ 9个月就会消失:如果是轻轻抠脚掌,就会把脚缩回去。
6 ~ 7个月前出现,6 ~ 7个月内消失:手背轻轻一碰,宝宝就会张开手,远离* * *。
如何帮助宝宝的触觉发育和护理?
1.家长可以观察宝宝是否会因为觉得冷而醒来,活动活动四肢,但暖和了会睡得更安稳;还可以观察宝宝会不会想摸自己或者环境中的东西;并且可以观察到反射是否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和消失。
2.给宝宝各种不同触感的物品,让他多接触,如玩具、瓶子、卫生纸等。
3.如果想帮助宝宝的触觉发育,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每天* * *约10分钟,轻轻按压全身,顺序为:面部→肩部→背部→胸部→手臂→腿部,停在各部位。* * *,还要轻轻弯曲宝宝的手脚然后伸直,增加本体感受。
4.宝宝六个月前,父母可以轻轻牵着宝宝的小手去摸熟悉的亲人的脸;宝宝6个月后,家长可以将物品轻轻滑过宝宝的手掌,增加触觉。但是不要用力按手掌,宝宝会害怕的。
5.哄宝宝睡觉时,家长也可以多摸摸宝宝的头和背,不仅有助于提供触觉,还有助于宝宝未来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如果宝宝没有获得足够的触觉,可能会影响运动发育、情绪和社交发育以及认知发育。
给宝宝触觉要注意什么?
如果父母观察到婴儿在退缩、逃跑或哭闹,应先暂停,第二天再尝试。必须注意的是,以后家长一定要再尝试,不要一次就放弃,因为宝宝第一次尝试可能会害怕不熟悉,尝试几次可能就会适应;但是家长也要记住不要强迫宝宝。
如果给宝宝更换,也要观察宝宝皮肤的状态。如果是红色,可能说明有点过了。
宝宝喜欢到处摸,应该禁止吗?
处于口腔期的宝宝,爱把手放在嘴里,用触觉探索世界。很多家长认为它“脏,这样宝宝就不会生病了。”治疗师李香仪认为,实际上是建议2岁前不禁止。毕竟这是一个正常的认知发展阶段,但是家长要注意物品使用前后的消毒,选择合适的大小和材质。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宝宝五感的发展&;关心听力宝宝的发育?
婴儿的听觉发育得很早。治疗师黄介绍,胎儿耳朵的外观形成于孕8 ~ 11周,耳蜗开始发育。孕20周,耳蜗成熟,胎儿逐渐开始听到;宝宝出生后,随着对各种声音的接收,这些听觉体验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简单来说,大概在0 ~ 2个月的时候,宝宝听到一声巨响,就会停止哭闹,安静下来,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睛,眨眨眼睛。2 ~ 6个月,当宝宝听到熟悉的成人声音时,即使看不到成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或表情。比如哭的时候,听到妈咪的声音,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在这个阶段,婴儿也开始模仿和重复大人发出的声音,他们会开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声音,如电视的声音、狗的叫声等。
治疗师黄举例说明,宝宝在7 ~ 12个月大的时候,能够正确的转向声音的方向和来源,会一直盯着熟悉的大人看。当婴儿听到音乐时,他的身体会随着音乐摇摆或摇晃。婴儿也会牙牙学语,发出重叠的声音,比如ㄅㄚㄅㄚㄉ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ㄚ.当有人叫宝宝的名字时,宝宝会有适当的反应,能听懂常用物品的名称和简单含义,也能大致听懂“不要,不可以”等命令句。
从1到1岁半,宝宝能听懂约50 ~ 75个单词,会说约10个单词,会叫“爸爸妈妈”,会服从简单的指令。1.5 ~ 2岁宝宝会说30 ~ 50个左右的单词,大部分是名词,也会重复别人说过的最后一两个单词。另外,宝宝也可以开始组合简单的单词,比如“妈妈吃饭了”,或者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坐下。
听力异常的原因?
原因可能很多,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等不同部位。简单来说,外耳的损伤与耳垢、异物堆积、先天性畸形或外耳道闭锁有关。异物取出或手术后,可恢复听觉。至于中耳损伤,大部分可以通过药物、手术、佩戴助听器来恢复或缓解。2岁以下最常见的疾病是中耳炎,其他如欧洲管梗阻、外部撞击等也可能影响听力;内耳损伤包括耳蜗发育不全、听神经损伤等。除先天遗传原因外,后天细菌感染,如母亲怀孕时的脑膜炎、脑炎、麻疹、风疹、早产、孕期用药不当等。,可能会影响听力。
由于听力经验的积累会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建议听力尽早筛选,以把握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美国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建议,如果婴儿在出生前三个月被诊断出有听力问题,可以接受在六个月前进行听力康复或佩戴助听器。等宝宝三岁的时候,或许能发展出适合他年龄的语言水平。在台湾省,国家卫生部门也开始对在中国出生的三个月以下的婴儿实施免费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常,筛查可以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只要在头皮上贴上三根感应导线,通过耳机播放嘀嗒声,然后通过导线接收婴儿对声音的脑电波反应,时间不到半小时,不属于侵入性检查,相当安全。但是也要提醒家长,即使通过了这个筛查,也不代表宝宝的听力一定没问题。毕竟后天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如果以后有异常表现,也要尽早就医。
如何帮助宝宝的听力发育和护理?
治疗师黄建议,以下是家长可以在家中尝试的做法:
1.营造适宜的听音环境:当宝宝醒来后,家长可以和宝宝说话、唱歌、弹奏有明显节奏的乐器,并和宝宝一起玩耍、互动,从而促进听力的发展。
2.让宝宝察觉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父母可以用各种玩具和宝宝玩一个声音匹配的游戏。
3.让宝宝听大声和安静的对比声音:不过黄的治疗师也强调,这里说的大声主要不是刺耳和舒服,只要大声和安静的声音相比稍微大一点就可以了。
4.宜进行声音定向训练:家长可以叫宝宝的名字,或者将声源藏在宝宝的背部、头部的侧面等不同方向,等宝宝自己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闹钟作为声源进行练习)。
5.引起孩子的注意:在父母开始说话之前,建议引起宝宝的注意,面对面。
6.放慢语速:家长和宝宝说话时,建议使用适合宝宝发展阶段的词语,并稍微放慢语速,增加重复次数,或强调关键词。最重要的单词应该放在句尾。
7.鼓励宝宝说话,模仿宝宝的声音:家长也可以模仿宝宝的声音。
8.视情况决定是否给听力添加视觉辅助:万一宝宝只听声音有困难(万一宝宝听力有问题),家长可以添加一些视觉线索,比如使用手指类的物体(玩具或图片卡),让宝宝通过视觉识别声音的含义。当目标达到后(宝宝能识别声音后),他就可以切换回单独听觉了。
9.不要马上纠正:当宝宝说不清楚时,家长不必马上纠正宝宝,也不必要求宝宝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们可以为宝宝完成句子,给宝宝一个多听的机会。
10.简化* * *的来源:黄的治疗师提醒家长尽量不要同时提供听力* * *。声源太多会让宝宝感觉混乱,注意力不集中,所以简化* * *,最好一次一个人。比如爸爸会先和宝宝说话,再换妈妈。
11.避免噪音过大:和宝宝说话时,音量要控制适当,不要太大;给宝宝玩会发出噪音的玩具时,建议优先选择不会发出太大噪音的玩具,尽量让宝宝远离会燃放鞭炮的超高分贝场所。
12.不要刻意清理耳垢:一般来说,宝宝的耳垢是可以自然代谢的。平时家长可以用纱布毛巾稍微清洁一下耳朵外侧。如果耳垢位置较深,建议由医护人员处理较好,以免故意清理过深刺破耳膜,造成感染。
13.预防感染:预防感冒和中耳炎。如果宝宝感冒了,建议尽早就医;平时给宝宝洗头时,避免污水流入外耳道。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宝宝五感的发展&;听说宝宝有七种感官?我们经常听到五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但也有人认为可以延伸到七感。什么是七感?李祥义的治疗师解释说,如果采用七感的版本,五感之外的另外两种感觉分别是感觉统合所说的“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
*“前庭感觉”:感觉* * *通过内耳的半规管和耳石到达脑干,同时也向眼睛或脊髓传递信息;有时会传到脑干,然后传到丘脑,再传到大脑皮层。简单来说,前庭感觉与平衡能力有关。有了前庭觉,宝宝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快要摔倒了,是不是坐直了,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感觉是否成熟,也会影响宝宝的专注力。
*“本体感受”:感觉* * *被关节或肌肉中的感受器接受,然后传递到大脑,使我们感受到动作的力度和方向。简单来说,本体感受与动作的协调性有关。如果本体感觉不好,宝宝很容易撞到人或东西(但不会摔倒);或者拿不稳东西,很容易摔倒。如果宝宝没有得到足够的* * *,将来他的平衡能力和注意力可能会很差。
如何帮助宝宝的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发育?
1.宝宝3个月以后,家长可以背着孩子上下楼梯,也可以站着蹲着,一轮3到5次。
2.宝宝坐在手推车上时,家长可以轻轻向前推,停一秒再轻轻推回去,交换5分钟左右。
3.宝宝8、9个月以后,父母可以抱着宝宝,大人可以慢慢旋转,站着或坐着,速度大约5 ~ 10秒为一圈,同向转3圈,反向转3圈,算1圈,总共最多7圈。但是,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要时刻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不想要,或者表情平淡,先暂停。
关于五官有哪些常见的误区?父母改变的方式感觉太快,或者认为宝宝比一般宝宝睡得多,照顾得好,不哭是好事。事实上,如果宝宝睡眠过多或发呆,获得* * *感的时间就会减少,这也会变相抑制大脑发育的机会。有些家长会过分关注宝宝的情绪反应,只给一次。宝宝不接受,就不会再给了。其实可以让他慢慢接触熟悉他。很多时候,是因为宝宝不熟悉。为了保护自己,他哭了。只要是正常的,多尝试几次,让他明白,宝宝就可能接受。有些家长担心宝宝感冒,总是让宝宝穿很多。其实可以让宝宝不要穿太多衣服,在温暖的房间里自由活动,这样有更好的机会获得本体感受和触觉。张西
学历: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医学博士。
经历:日本国立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日本三菱京都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现任职务:台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台北医学院儿科助理教授。
黄
学历:台北城市大学交流障碍硕士学位。
经历:台北市立大学国小及幼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学分班讲师。
现为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医院复健医学系言语治疗师、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委托儿童发展联合评估中心言语治疗师、台北市立大学沟通障碍硕士班临床实习督导。
李祥义
学历:高雄医学大学机能治疗系学士学位。
经历:台北鸿恩综合纪念医院功能治疗师,新北学校系统功能治疗师。
现任职务:台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复健医学科功能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