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古镇年画作者ⅱ钟九举
作者:钟久举
河北省清河县油坊镇,素有清河“小上海”之称。记得小时候油坊镇就有年味。
嘿!这是腊月初六油坊的聚会。赶着羊、牵着牛、用牛车载着猪的人们正赶往牲畜市场。这个市场真的很大。它位于奶奶庙以南20米处,占地两亩多。人们确立了牛占一块地,马占一块地,驴、羊、猪各就各位。这些小精灵有意识地站着、躺着,仿佛在看热闹,互相注视,用自己的语言互相问候。那些大动物智商更高,头脑更多。他们只是不时眨眨眼,想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那匹马用蹄子刨地。牛的眼睛翻白了,但是它从来不忘记在嘴里咀嚼和磨碎(反刍)。羊很老实,站在那里看着别的动物,猪还是被主人绑着,猪也不在乎这种情况,只是做自己的梦。
快中午了,买卖双方都到了,经纪人就忙起来了,跑在马前面,来牛,和买卖双方窃窃私语,来买家,然后讨价还价。经纪人吐出长袖,让买家把右手伸进袖子里摸手指:七钳、八钳、九钩等等。中午时分,牲畜市场陆续散去。几天。卖出去的猪羊成了餐桌上的祭品,餐桌上的佳肴。
到了腊月中旬,聚会上有鞭炮声,这是卖鞭炮吸引孩子的信号和诱饵。卖鞭炮的都拉着车卖。这时,孩子们听到了围着大车跑的声音。这时候师傅会拿出两个戒指(踢两脚)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用一个带着红光的浓香头在枪捻上弹。敲,嗖,像提线木偶一样呆呆的看着孩子。随着这两枚戒指,他们高高地抬起脸,凝视着天空。又有两个环飞上了天,孩子们又抬起了脸。这个时候,有的孩子会找大人要两毛钱买一把小枪,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向他的孩子炫耀。
男生爱枪,女生爱花是真的。不只是女生爱花。即使是两鬓斑白的老奶奶也会在新年佩戴一朵美丽的花。
卖花的老板在赶集的前一天下午来到油坊街镇,在繁华地段找了一堵墙,在墙上钉了一根比炕席还大的稻草,然后把鲜艳美丽的绢花一朵一朵地放在上面。有红色,粉红色,粉红色,橙色,绿色和紫色。真的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彩。每朵花都一样大,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大烟花(西莲)。还有一些绒花,都是大红色的,但款式不像绢花里的那么单调,而且造型各异,挺好看的。最差的是纸花,用开水浸泡过的彩纸剪出三五层,中间穿过一根细铁丝。花芯里有三五个类似小米粒的雄蕊。这种花叫秃妮子花。这种花不漂亮,但是很便宜。钱少的人会给那个没有辫子的小女孩买些花,让她的孩子开心。
看啊!这个赏花买花的油坊镇被大姑娘和小媳妇围得水泄不通,一群小伙子也钻到人群里和大人一起欣赏。大一点的姑娘和小一点的媳妇在比较评论:这个红色的正好配你的白脸,那个绿色的清爽。最后,几位美女每人买了两三朵花,兴高采烈地回去了。天快黑了,明天市场上会有更热闹的场面。
除夕是家里最开心最忙的一天。尤其是孩子都这么漂亮。早起,穿上新衣服,男孩的口袋里装满了小烟花,女孩戴上花跑到院子里的街上玩耍。男主人会把族谱(主人)挂在放祭坛的墙壁高处的柜子里,用鸡毛掸子刷一遍又一遍,然后走到祭坛前仔细研究主人挂的是否正确。主人满意了,主妇们赶紧把前两天做好的半成品鸡、鱼、肉丸、炸豆腐摆上神坛。当时我关注的是三鬼四神。也就是给玉帝三个菜(鸡、鱼、猪头),给祖宗四个菜四碗馒头。祭祀结束后,家里的男主人带着家里的男孩去上坟邀请爷爷奶奶。
桌上除了供品,还有一对蜡棒,上面插着红蜡烛。夜晚,红烛燃烧,泪流满面。还有一个香炉供后人烧香祭祖。祭坛前还绑着一个桌盖。这些孩子身上大多印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图案。有《平平安安送米》和《王翔躺在冰上求鲤鱼》等故事。每隔两天,父母有空,就在饭桌上给孩子讲孝顺的故事。春节祭祖也成了传统的孝道教育课堂。
在30点,人们应该观看生日。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刚过十二点,就有人下到交子告白。吃了几个饺子后,我挨家挨户去拜年。
第二天早上,送走了爷爷奶奶,镇上的人开始欢迎前来拜年的老亲戚...又到了镇上的人们过新年的时候了。男人们要摇八个杠铃,女人们腰缠红绫练秧歌,男孩女孩们玩花棍。一些爱唱歌跳舞的人在玩旱船,踩高跷。老人们为元宵节精心准备烟花材料。
说起八个杠铃,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油坊北街年轻人组织的杠铃大会,因为杠铃柜是八角形的,每个角上绑着两个拳头大的铜铃,还有小彩旗作为装饰。四个杠铃八个人抬杠,所以也叫八个杠铃。摇杠是一项体力活动,也是一项技术活动。八个年轻人要步调一致的听指挥,开始指挥八个人先热身,左转右转,两个铃铛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如果摇一下杠,声音会变成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朗。当双方斗志达到巅峰时,指挥官宣布胜者,一场抖棒落下帷幕。
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大卫,我在这里。这是秧歌队来了,大多是中年妇女。他们是崭新的,头上带着绢花,腰间系着红绫,敲锣打鼓,迈着十字步,扭着腰,红绫高高地抛过头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外表到内心真的很美!
年轻真好!玩花枝的姑娘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赏心悦目。如果是春天和夏天,蝴蝶会追逐它们。花棍是用一根竹竿或稍细的木杆做成的,外面包着红、黄、蓝、绿颜色的纸。花棍系了几个小铃铛,他的右手被夹在花棍中间。随着锣鼓的节奏,他先打脚,再打肩,再打左手。这是一个节日。还有一个更难的动作,就是用脚后跟踢花棍。他们一边打,一边唱:月亮皎洁明亮,永远跟着* * *生产党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最受欢迎的是干舟队,都是红绿装,浓妆艳抹,扮演各种角色。旱船里的新媳妇英俊优雅。手放在船的弦上,脚下迈着小碎步,像船在水中荡漾。花车里的丑女,嘴里叼着一个大烟袋,模样滑稽,生命尽头的丑女,不时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再看排名靠前的队伍。有能力的踩高,刚入行的踩低。他们真的是骑骆驼抓鸡。高的高,低的低,人物玩西游记。这群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场面宽阔的时候会玩更多的花样,抢着干船,翻花车,高跷秧歌。场地缩小了,战斗变小了。这个骚动会在正月十五。
我记得那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第十五天,爸爸带我去黄家店(舅舅家)楼顶看龙灯。父亲把一个小花篮放在面前,等着耍龙灯的人过来。在街上的每个屋顶上,都有人在看龙灯。很快我就听到了锣鼓声,屋子里的人都低头看着街上。只见街道两旁的店铺亮起了红灯,龙灯上映出了万千灯光。在水龙头前,一个人举着一个火球当指挥。变龙者都是强壮的年轻人,他们都穿着背心。随着指挥火球左右抬起的动作,玩龙灯的男生会做自己的动作,水龙头会上下摆动。作为龙族首领,它高瞻远瞩,所以呈现出飞旋的姿态。这个房间里的观众已经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用点燃的烟花喷龙。红绿的花和叶子直接喷在玩龙的年轻人的胳膊上。被火叶烧伤的龙族玩家会左右躲避,让龙族蜿蜒游动,异常活跃...
这时,李三已经砸碎了花长条。这是油坊镇人民的智慧。不知道传了多少年了。这块地是自己开发自己造的,经济实惠。每10米打一个地花。总之,李三长街有150多件。当当地鲜花盛开时,油坊街成了一个火树银花的世界。老人和孩子在家里尽情欢呼,尽情享受新年的快乐。
努力了一年的人,用喜悦一扫辛苦,清理了所有的悲伤和疲惫。春节的喜悦,开启了新一年春天的快乐日程。人们带着烟花的香味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里他们看到几英尺高的烟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