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早教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过去对孩子的教育和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区别是,过去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在自然的经济文化环境中,家长和社区以世代经验为主,以社区文化的形式影响孩子。教育一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进行的。有经济基础和文化的家庭,在孩子长大后,开始教孩子更多的文化,学习书面语言,学习文化和思想。比如中国古代的私塾。这个比较抽象,也比较具体。以前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孩子出生都在一岁以内,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父母或者老人带的,家里条件好,大人带的多,生活条件好,营养好。如果条件差,情况可能更糟。怎么养孩子,主要是经验代代相传的问题。比如孩子该吃辅食的时候,传统说法是100天以后,孩子能闻到五谷的香味,就要把孩子带到餐桌上,让孩子搓筷子。吃的时候要用筷子蘸点米饭和菜水,让他们用嘴吸,五六个月后再逐渐过渡到吃。现在提倡科学喂养。其实过去这种喂养方式是最科学的。那时候没有奶水,妈妈们不会想到保持身材,不会给孩子哺乳。孩子出生后,会吃妈妈的奶。三四个月的时候,他会逐渐适应各种天然食物,六个月后,他会逐渐专注于吃东西。老人常说,孩子只要不挑食,就能吃得像小猪一样。这是代代相传的经验,不是科学。但是比现在很多所谓的科学喂养方式好多了。我见过很多儿科医生像瘦猴子一样喂孩子,经常生病。所以不要把科学搞得太机械太死板,也要从传统中吸取有益的经验。说起孩子的智力开发,以前大家都住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四合院,一条胡同。孩子不到一岁,大家都抱抱他,逗逗他,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能快速发展,从小大家都很熟悉。我熟悉村里和胡同的大部分人,和各种各样的人交谈。你觉得孩子的语言和社会行为能力会差吗?大一点的话,大一点的孩子会领着孩子出去玩,去河边,沙滩上爬树。那时候从来没有感觉统合失调。跑来跑去,爬树,抓鱼,掏鸟蛋的孩子会不会手脚不协调?不会吧!我说为什么美国人会给孩子制造一种感觉统合失调。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在我们搬进去之前,他们已经在楼房里住了几十年了。孩子每天都关在家里,爷爷奶奶每天都怕摔在什么地方,抱得紧紧的。他们怎么可能感觉不到融合障碍!现在没有树,没有蛋,没有孩子在一起,家长每周都要花几十块钱在治疗中心给孩子治疗感觉统合失调。语言能力:以前孩子和很多比他大的大人小孩一起生活玩耍,口语能力自然发展起来。父母不需要教他,许多孩子会说话。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录音机,孩子们和大人都在村里的稻田里听民间艺人讲故事,唱戏曲。节日一过,孩子们甚至去看戏当场子,甚至跑了几十里路。镇上的孩子条件更好。小时候和孩子一起去茶馆听书,夏天晚上听大人们在巷子里唱歌。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化和历史知识就这样代代相传(参见韦小宝)。很多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人,语言能力都很好。很多民间艺人,一个字都不认识,简直就是语言大师。语言能力比现在很多中文系毕业生强多了。四五岁以后,一直到小学年龄,孩子们在一起玩各种游戏。女孩们抓小孩,踢羽毛球,跳绳,等等。男生一起打架,玩珠子,做枪做刀。小时候去挖黄泥,做枪,放在太阳底下,放在火里烧,插在腰上。现在训练孩子的精细手能力和空间能力真的很难。大人教他们,孩子不想学,看动画片不理你。在过去,孩子们玩的游戏也是代代相传的智力开发的教育方法。大人很少教孩子,孩子教孩子,大孩子教孩子,一代又一代。这些游戏是非常好的训练方法,比亲子中心、培训中心的专家给你的方法好很多倍。可惜几千年优秀的智力开发训练方法和教育方法,很快就会在短短一二十年内消失!在过去的文化中,对孩子生活能力的研究也是全教育的。女孩子三四岁开始学针线活和刺绣,三四岁扎小衬衫,七岁以后做刺绣架子。我现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游戏和工作,比刺绣对女生更有意义。精细的手工能力、绘画能力、空间几何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色彩能力、艺术鉴赏力,特别是毅力和勤奋都在刺绣中得到锻炼。农村的男孩很小就帮父亲干活,城市工匠(手艺人)的孩子很小就跟父亲学习。智力、知识、文化、技能和社会能力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和发展。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上私塾,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读书识字,学习更深刻的道理和艺术,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旧的自然经济解体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文化环境也解体了。我们都搬进了高楼,像鸽子笼一样。没有山,没有溪,没有林,没有鸟蛋,没有黄泥,没有四合院,没有胡同。我们和周围的人没有相同的经济支持和利益,所以很少交往。以前我们习惯知道邻居午饭吃什么,给隔壁的小朋友一根筷子。现在在家连做饭的味道都闻不到了。中国几千年教育的根基不复存在,几千年代代相传的教育链条断了。以前不存在的问题都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社会适应不良,孩子行为退缩,语言表达理解障碍,精细动作,孩子变成小皇帝,甚至吃饭都要给小祖宗磕头!竞争很激烈。孩子们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他们应该努力学习。找专家,找教育家,找心理学家,专家给我们做了很多计划,做了很多测试,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一个接一个。这是早教吗?小孩子好好学习,上最好的幼儿园,父母和老人都累死了。但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孩子上学后立马变成解题机器,家长越来越焦虑考试,考试,分数,分数!现在我们都知道早教的目的不是教,但是在当今社会是必须的。。。。现在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人比较淳朴,晚上睡觉有时候不用关门。孩子们到处快乐地生活着,玩水,爬树捉蝉,抓烤红薯里的玉米。当农民们忙的时候,他们去农田里和用稻草做的小动物玩耍。以前父母对孩子不太关注,大多是大一点的孩子,孩子也是从这个环境中学习成长的。各方面能力都不错。现在的环境呢?社会复杂的时候,总会有抢孩子的新闻。如果你没有安全感,就会把孩子锁在房间里,怕他们受到伤害。不吃饭会担心孩子长不大。哭了就立马妥协。小皇帝小公主出来了,受了委屈就哭,小的时候就上来了。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达,但我们的人文教育确实退步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沉迷游戏,网恋,不爱读书,怕吃苦,不孝顺父母。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素质却没有跟上,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的孩子,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更需要早教。他们怎么做到的?有的家长听到早教只是鼓励。太小学化的孩子,学习不会很努力,没有快乐的童年。这样的父母确实有过于急于求成或者只注重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培养的倾向,所以有些早熟的孩子会自杀或者受不了一点打击而走向人生低谷。这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质疑。我很焦虑。我应该怎么早教?我个人认为,我们在生活中既是学习也是玩耍,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和孩子的语言很苍白,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育儿方面也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玩耍和交流。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父母觉得很复杂。只要放下父母的身影,就能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流。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份,用孩子的思想和他们交流。有多少父母能做到这一点?有几个能像孩子的朋友?往往那些被打骂严格管教的孩子脾气更差,有些隐私不会和父母沟通。把孩子当朋友,有些事情孩子长大了会告诉父母,可以及时处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情商,专注力,独立性,探索性,智力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增加一些正确的引导和学习。